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理论周刊

文章导航

为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提供法治保障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世界范围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提出一系列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创新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凝结着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的经验智慧,是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也为检察机关坚持从政治上着眼、在法治上着力,充分运用法治力量服务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提供了强大指引。

  切实增强深学笃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政治自觉

  浙江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和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把加快建设文化大省作为“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亲自部署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思想财富。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深学笃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关键是要增强政治自觉,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

  深刻理解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深刻理解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的极端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深刻阐明了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的极端重要性,明确了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政治保证。深刻理解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的坚定文化自信,体现出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实践要求,彰显了中华民族自信自立的文化自觉。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阐述了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意义,揭示了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揭示了党推动理论创新和文化繁荣的必由之路。深入理解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鲜明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了谁、依靠谁,成果由谁共享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深刻体现了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

  勇于担当文化新使命。检察机关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政治机关、法律监督机关和司法机关,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关键是结合检察履职实际,突出检察工作特点,自觉担负起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重要内容。检察机关更好服从服务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和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必须保持政治定力、增强文化主动、勇于担当作为,肩负起充分运用法治力量服务文化强国建设,助力推进“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要使命责任。

  加强和改进检察文化工作。检察文化是检察机关及全体检察人员在履行检察职责过程中通过长期实践积淀形成的独特文化。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必须加强和改进检察文化工作,更加充分发挥检察文化塑造精神、凝聚力量、涵养品质、树立形象、推动发展的作用,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传承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精华,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现代法治文明贡献更大检察力量。

  充分运用法治力量服务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提出了“4+1”重要要求,对浙江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寄予厚望重托。省委以“八项工程”实施20周年为新起点,就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作出了决策部署。检察机关要聚焦建成“五个新高地”的战略目标,充分履行检察职能,为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提供法治保障。

  践行维护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的检察之责。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建设,弘扬健康网络文化,依法严惩涉政涉意识形态、网络赌博、网络暴力等犯罪,突出惩治网络暴力、谣言、“网络水军”等犯罪活动,积极参与网络文化治理,促进营造清朗网络文化空间,坚决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近年来,浙江检察机关办理的“取快递女子被造谣出轨”“革命英雄何克希同志肖像、名誉和荣誉被侵害”“杨某某等人操纵‘网络水军’传播虚假信息”等案件,有力昭示了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影响。

  尽好守护中华历史文脉的检察之力。浙江拥有“万年上山、五千年良渚、千年宋韵、百年红船”的厚重历史,红色根脉、精神血脉、厚重文脉一脉相承、脉脉相通,河姆渡文化、宋韵文化、阳明文化、和合文化等灿若星辰。检察机关要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特性,深刻理解“两个结合”重大意义,结合浙江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丰富性、地域性特点,认真贯彻文物保护法,加大各类文物保护办案力度,依法打击防范文物犯罪,实现全链条打击、一体化防治。会同省水利厅、省文物局持续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推动长效守护西湖、良渚、大运河等文化遗产,强化红色资源、历史文化名城、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保护力度,促进传承中华文明,守护历史文脉。

  善用服务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检察之策。紧扣浙江民营企业基础深厚、数字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区域特点,聚焦打造高能级文化产业平台,以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国家(杭州)短视频基地、浙江国家音乐产业基地、横店国际影视文化创新中心等为服务重点,充分发挥打击、保护、预防职能,依法惩治破坏文化市场竞争秩序犯罪,平等保护各类文化经营主体。探索文化领域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注重加强对数据库、网络域名、数字版权等网络知识产权的综合司法保护。前瞻研判“人工智能+文化”、网红经济、音乐节经济、直播电商等新业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文化产业领域技术创新、场景落地和生态构建提供安全稳定的法治预期,营造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更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提升弘扬社会主义法治风尚的检察之效。自觉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监督办案各环节,把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贯穿在检察履职全过程,充分发挥检察指导性案例、典型案例引领法治风尚的积极作用,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公开的期待。既维护个案公正,又紧密结合履职实际,开展好普法宣传,把相关法律问题对当事人讲清楚、向社会宣传好,以更接地气、更深入人心、更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促进提高人民群众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努力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以优秀检察文化汇聚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力量

  检察文化培育于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根植于为人民司法、让人民满意的不变初心,积淀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丰富实践,是检察事业不断发展的力量源泉。要以筑牢政治忠诚、践行法治精神、奋力开拓进取为着力点,以优秀检察文化引领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保障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以文铸魂,擦亮忠诚底色。政法姓党是政法机关永远不变的根和魂。要加强政治文化建设,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守忠诚的政治品格,毫不动摇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牢牢把握检察文化和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把讲政治落实到监督办案、司法为民全过程,充分展现检察人员赤胆忠心、矢志不渝、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政治品格,让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成为新时代新征程检察机关的鲜明政治底色。

  以文立心,强化担当实干。引领广大干警深刻领悟党中央对法治建设、司法工作、检察工作的要求,深入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理念。让“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四大检察’内在统一于法律监督宪法定位”等检察理念入脑入心,始终坚持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勇于开展自我监督,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做实做好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支持起诉、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司法救助等检察为民工作,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求真务实、担当实干成为检察人员的鲜明特征。

  以文化人,赋能高效履职。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红船精神、浙江精神,培育弘扬“忠诚、为民、担当、公正、廉洁”的新时代检察精神,把检察文化建设融入高质效检察履职,在教育人、激励人、感召人上下功夫,不断增强检察人员事业心、尊荣感、奋进力。近年来,浙江检察机关涌现出“全国模范检察官”蒋春尧、“全国三八红旗手”章春燕、中央政法委“双百政法英模”桑涛等一大批英模人物,要持续挖掘培育选树更多具有忠诚“底色”、专业“亮色”、廉洁“本色”的先进典型,阐释提炼浙江检察职业精神,引领广大干警坚定不移做党的领导捍卫者、法律监督承担者、公平正义维护者、人民利益守护者和清正廉洁的践行者,汇聚起浙江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作者为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ICP备:浙B2-20080242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0628号

浙江日报 理论周刊 00007 为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提供法治保障 2025-03-24 27375869 2 2025年03月2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