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余姚市委书记傅贵荣:
加快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王逸群
本报记者 王逸群
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产业,不仅是航空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在走访调研中,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余姚市委书记傅贵荣深刻体会到,我国低空经济已进入快速培育阶段。
据统计,2024年低空经济规模达到6702.5亿元,增速高达32.5%,预计到2026年有望突破万亿元。在傅贵荣代表看来,我国低空经济产业环境持续优化,产业链基础良好。以浙江为例,已基本形成了上游部组件、零部件及材料、关联装备,中游通用飞机、无人机等整机,下游应用服务等全链条的低空经济产业链。“特别是在大中型无人机领域,具有全国领先优势。民用领域集聚了万丰奥威、中航通飞等一批龙头企业,全省已投用通用机场25座。”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傅贵荣代表认为,当前我国低空经济在法律、资源、基建、技术、管理等多方面还有待提升,“迫切需要打通各类堵点,探索多样化、可持续的低空经济价值释放路径,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此,傅贵荣代表建议,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快低空经济立法;扩面低空空域试点;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善低空空域新基建,并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布局通信感知一体化低空智联网;加强技术研发支持;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空域管理政策,建立一站式审批服务平台,简化低空飞行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