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素质
田俊杰 编辑 李雅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2012年至2024年,全国高校思政课专职教师从3.7万人增至11.7万人。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群体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生力量与基础队伍,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中最富活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在大思政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既要让教师从内在入手,努力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也要在外在条件上,为思政课青年教师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对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而言同样重要。
“人师”要有崇高的信念和家国的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师只有自己信仰坚定,对所讲内容高度认同,做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才能讲得有底气,讲深讲透,才能有效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因职业所具有的强烈信仰要求与政治属性,加之青年思政课教师的群体质性特征,使其较之于其他思政课教师群体、其他青年教师群体等具有更为多元、敏锐、复杂的政治感知与体察。因此要将“崇高的信念”作为首要要求,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师要“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思政课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家国是思政课教师汲取不竭力量和养分的“大地母亲”,因此,家国情怀是思政课教师深厚情怀的重要内涵。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不仅要具备坚定的“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更要将这一信念融入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以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教育理想,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经师”要有深厚的学识和教育的智慧。当前,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困难。一是理论学识的本领恐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涉及政治学、哲学、历史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但部分青年教师学科背景不强、学术功底不足,进而缺乏讲好思政课的信心。二是课堂教学实效不足。青年教师由于缺少教学方法的实践训练,教学经验欠缺,对学生特点和成长规律了解不够,所以教育行为往往仅能满足一般的教学规定,教学过程容易陷入“自说自话”,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要想成为“经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提升理论素养。青年教师要具备宽阔的知识视野,强调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论性的统一,扎实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还需掌握教育、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等和教学间接相关的知识。二是提升教学能力。要在传统的理论讲授法基础上加大教学创新,采用互动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探索全媒体环境下教学传统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要结合青年学生群体认知规律开展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理解、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立场、视野和能力;要把简化的“原理”讲成“新话”,还原成有史有论的理论体系,更加注重解决“所以然”问题,而非简单的“是什么”问题。
优化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的成长环境
当前,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在成长过程中,还面临一系列体制机制的束缚。
一是聘用模式与成长规律的矛盾。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要同时面临繁重教学任务和聘期科研考核双重压力,而这个时期也正是他们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技能、建立教学风格的重要时期。职业发展无法达到自我预期的心理焦虑,与成长发展资源的紧缺、分流淘汰机制的严格,给他们带来了“成长的烦恼”。
二是评价机制与教学水平提升的矛盾。因高校面临学科评估、学术评价、学校排名等绩效考核的压力,通过传统的量化指标对教师绩效进行考评是惯用的方式。当前,对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的评价也仍以可量化的科研成果等为主,这使得青年教师不得不减少教学精力的投入,无法更好地探寻思政课实效性的提升方法。
为此,相关部门要制定科学的规划,通过政策支持、资源投入等,全面优化思政课青年教师的成长环境。一是要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通过建构思政课教师胜任力模型,提出人才招聘甄选、绩效管理、培训培养、职业规划等策略,促进思政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科学性、针对性与可操作性,为大学师资队伍建设提供“长远之计”,为思政课实效性提供“有效保障”。二是优化教育培训机制。聚焦青年群体特点,用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培训体系,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座谈交流、讲学指导,突出教学实践训练;根据青年教师群体特征,发挥经验丰富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探索青年教师成长路径,开展个性化、辅导式培养。三是加强青年后备人才培养。通过专项计划、增加研究生招生指标等,将有志于从事思政课教学事业的优秀学生纳入后备人才队伍,并注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着眼于理论基础、科研能力和教学理论、教学实践能力“双提升”。
【作者单位:浙江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