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型产教联合体为职业教育注入强劲动能
陈夙 编辑 李雅南
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肩负着培育高素质、高知识、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神圣使命。探索构建与当地特色产业紧密结合的新型产教联合体,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实现教育、科技、人才核心三要素紧密集聚、贯通和共享,可以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产业发展筑牢人才根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打造职普融通新体系、探索学训结合新模式
新型产教联合体积极推动职普融通,课程设置不再是单一的职业技能训练或纯粹的学科知识传授,而是将两者有机融合。一方面,职业教育课程引入普通教育中的基础学科知识,如数学、物理、化学等,为学生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使其在学习专业技能时能够更好地理解背后的科学原理。例如,在机械制造专业的职业教育课程中,增加高等数学和物理学的相关内容,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建模来优化加工参数,利用物理学知识来分析机械运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另一方面,普通教育课程也融入职业教育的实践元素,让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增强动手能力和实践意识。比如,在普通高中的物理课程中,设置一些与电子技术相关的实验项目,为有意愿进入电子技术相关职业领域学习的学生提前打下基础。
学训结合是职普融通新体系的重要支撑。学校与企业通过产教联合体深度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鼓励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的同时,定期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训。企业根据生产实际,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产环境和工作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汽车制造专业的学训结合模式中,学生在学习汽车发动机原理、汽车底盘构造等理论课程后,到汽车制造企业进行实习,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企业的工作要求,成为实用型人才。同时,学校也可以根据企业反馈,不断调整和优化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例如,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学校可及时调整汽车制造专业的课程设置,增加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电机控制技术等相关课程内容,并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分析新能源汽车的实际案例,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
提升科教融汇新高度、规划定向培养新策略
科教融汇的探索与实践,为定向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提供了全新的路径。职业教育院校与科研机构通过新型产教联合体紧密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是科教融汇的重要体现。例如,在智能制造领域的职业教育中,科研机构研发的智能机器人控制技术、工业大数据分析技术等成果,被引入相关专业的课程教学中。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将所学的前沿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推动企业的技术升级和创新发展。
定向培养是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有效策略。职业教育院校依托新型产教联合体厘清区域产业布局和企业人才需求,与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协议,为企业量身定制人才培养方案。在招生阶段,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招生简章,明确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安排等内容。学生入学后,学校按照定向培养方案进行教学,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兼职教师等资源支持。
构建人才评价新机制、打通人才发展新通道
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保障。传统的人才评价往往以学校或教育部门为主导,评价标准相对单一,难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新型产教联合体通过组织学校、企业、行业组织、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多方评价主体共同参与到人才一致性评价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技能熟练程度、职业素养、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
学校负责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考核,检验学生是否达到了学校规定的知识水平要求;企业从实际生产需求出发,对学生在实习实训期间的表现进行评价;行业组织依据行业标准和规范,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进行认证;第三方评价机构则采用独立、客观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创新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估,为学生提供全面、准确的人才评价报告。多元主体的参与,使人才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公正,为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
为了激励技能人才的成长,拓展人才发展通道,新型产教联合体下的职业教育院校、企业、行业组织可以共同构建技能人才成长的多通道发展体系。在这一体系下,技能人才不仅可以通过传统的晋升通道,如从初级工到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还可以通过参加职业技能竞赛、技术创新项目等方式,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荣誉。
企业可以通过在新型产教联合体基地设立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鼓励技能人才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对于在技术创新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技能人才,企业给予丰厚的物质奖励和荣誉表彰,并为其提供晋升机会。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新型产教联合体为技能人才匹配继续教育资源,支持他们参加学历提升教育、专业技能培训等,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行业组织也可以通过平台积极发挥作用,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行业技术交流活动等。技能人才在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可以获得行业内的认可和声誉,为其职业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通过多通道发展体系的建立,技能人才的成长路径更加畅通,激励着更多学生提升技能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为金华职业大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