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探索
赵晓旭 编辑 李雅南
党的二十大提出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进程中,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是不能忽视的群体。我们要积极发挥高等特殊教育院校的引领作用,整合特殊教育各学段的教育资源,从方向、过程、发展三个维度构建与特殊教育特点相适应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体系。
方向维度上,以党建为引领,切实提升特殊教育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牵引力。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方向是本,行动是行,本正则行立。党的建设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新时代背景下,特殊教育承担着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助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特殊使命,亟待把握“残健融合 协同共培”的育人特点,提升特殊教育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作为浙江省唯一一所高等特殊教育院校,实施党建引领,探索“富有张力”的特殊教育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体系。如联合浙江省盲人学校、杭州文汇学校等中小学段特殊教育学校,开展“红船从‘浙’里起航——‘革命文物进高校’大型巡展”;联合浙江省博物馆举办“我在浙特教院看浙博镇馆之宝”博物馆日活动,为听障、视障、肢残等不同类别、不同学段的残疾学生带去有趣的博物馆思政实践课——《富春山居图》创意灯盏设计;用好“红色根脉”的深厚底蕴,依据残疾学生身心特点,实现分层分类内容供给。
过程维度上,以联盟为依托,贯穿特殊教育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全生命周期”。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先谋略全局,才能环环相扣。应借鉴各类普通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一体化联盟经验,成立区域特殊教育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联盟,围绕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师发展、整合优质资源、组织实践活动、推广优秀成果等方面明确联盟建设内容,切实提升联盟工作实效,建立高水准的共建共享机制。应依托联盟联席会议,全面组织和领导联盟决策,定期研究一体化建设重大合作事项。应依托联盟日常工作,建设特殊教育院校虚拟思政教研室、教师研修基地、实践教学基地、特殊教育职业体验基地等,从而实现联盟内不同学段特殊教育院校思政课在“工作机制-品牌活动-示范课程-优质资源-教研成果-标准范式-师资队伍”的全生命周期无障碍贯通。以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牵头成立的浙江省特殊教育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联盟为例,针对特殊学校与普通学校课程标准不同的实际情况,整合《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盲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等不同课程标准,以“充分尊重残疾学生个体差异”为原则,牵头出台《浙江省特殊教育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课程建设标准(试行)》,组织联盟内院校集体研读课程标准,开展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制定教学计划、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为常态化开展各学段学校之间的课程建设提供必要保障。
发展维度上,弄清道理、学理、哲理、原理,全面扩大特殊教育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影响力。
道理,即特殊教育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在政策上、实践上、现实需求上的道理。把解决特殊教育各学段思政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痛点、难点作为检验一体化成效的重要标尺,开展针对性的教学研究活动。学理,即特殊教育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理论基础是否符合教育、教学规律。面向特殊学生的思政课,应坚持思政工作双向互适规律,使思政教育要求和残疾学生接受能力之间保持适度张力和动态平衡;应遵循思政工作内化外化规律,通过无障碍红色电影、手语唱红歌等符合残疾学生的思政教育方式方法,推动教育成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应恪守思政工作协调控制规律,推进不同教育主体之间互动协调,避免不同教育学段之间的生硬对接,提升教育影响的同向性与有效性。哲理,即特殊教育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体现的哲学思想、价值追求、思想境界。以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为例,在高校思政课的基础上,创新推出具有特殊教育院校特色的公共选修课《助残情怀》。第一阶段,面向高等特殊教育院校的残疾学生、健全学生开通融合选课,引导学生掌握“怎样认识残疾人、怎样对待残疾人、怎样实现残疾人的全面发展”等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第二阶段,课程下沉至特殊教育中学、小学阶段,实施符合各学段学情特点、教学特点的“同课异构”。原理,即提炼总结,形成特殊教育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可复制、可推广模式。“点对点”选树一批教学名师和团队,重点以大学思政课教师定点、结对一体化联盟内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思政课教师为主。“实打实”建设一批共享资源库,重点包括政策理论、课程大纲、课程视频、学生实践成果等。“面对面”遴选一批思政示范课程,重点实现一体化联盟内教学示范课(微课)、名家教学课程、大学生讲思政课、虚拟仿真课程等共享。“手拉手”推出一批理论与实践成果,组织特殊教育学校大中小学生走进党建助残基地、助残共富工坊、残疾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残疾人之家、亚残运会残疾人事业展示点等具有残疾人事业特色的思政课实践场所,在符合各学段特点的“行走的思政课”中梳理和总结实践教学育人成果,把优秀成果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有效补充。
【作者为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党委学工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