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打擂、培养00后演员、入驻小红书……创新传承发展传统戏曲
浙江越剧,越唱越年轻
本报记者 阮帅 沈听雨 通讯员 王泽操
“来嵊州看陈丽君表演,打算住上一阵子,追一追‘嵊州村越’。”10月6日,当记者在位于嵊州市甘霖镇施家岙村的越剧小镇古戏楼里邂逅叶家恒时,这名00后上海小伙正穿着租来的越剧戏服,坐在前排听折子戏。
叶家恒通过新国风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喜欢上了陈丽君、李云霄等青年越剧演员,也爱上了越剧的婉转灵动。在他身边,还能看到不少年轻面孔,有人举着手机直播,有人轻声跟唱,沉浸在越韵声声中。
同样是在越剧小镇,戏迷广场上,演员们正在表演越剧快闪,温州游客夏彬彬在边上举着手机拍照。当记者问起她因何得知嵊州时,小姑娘说:“因为越剧名气大,跟着就知道了越剧之乡嵊州。趁着假期过来打个卡,长长见识。”
听到我们的谈话,一旁的章青青接过话茬,她是嵊州越剧艺术学校社会实践部主任,正带着学生在小镇研学。章青青说,嵊州之所以声名远播,是因为越剧,也因为如今有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了越剧事业中来。
“习近平总书记说,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这些年,我们学校通过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培养了一批活力满满的青年学员。”章青青说,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外出助演、学习。他们出现在舞台上,无形之中增强了越剧对年轻群体的黏性。
还是在越剧小镇,国庆假期前一天,这里搭好舞台,架起灯光、音响,第二届“越嵊州 越有戏”乡村越剧联赛开幕。越剧之乡嵊州,再度“燃”了起来。
舞台下,穿着统一服装的亲友团、啦啦队组成方阵,挥舞着荧光棒,用热烈的欢呼声,迎出三江、浦口、长乐、下王等8支“嵊州村越”战队。队员们化上精致的戏妆,身着五颜六色的戏服,搭乘竹排从江面上惊艳登场。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随着越剧和摇滚混搭的《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唱响,开幕式的氛围达到高潮。“情不自禁就跟着一起唱出来了,很激动,也很自豪。”听到熟悉的旋律响起,戏迷竺天虹兴奋地站了起来,和身边的亲友一起鼓掌、跟唱。
开幕式上,还有越剧名家登场助演,为越剧之乡“吆喝”。而现场除了热情的浙江本省戏迷,也有不少从上海、江西、福建、湖北、山西等地赶来的戏迷和粉丝团队,大家其乐融融,共享欢乐。
金秋时节,这台热闹的“嵊州村越”,激活了嵊州人骨子里的越剧基因,也让越剧艺术更加“出圈”。
近年来,嵊州修缮了200多处古戏台,打造了东王村水上戏台、越剧小镇等越剧文化地标,成为广大戏迷朋友心目中的热门打卡地。2024年,嵊州启动“越剧文化年”系列活动,还面向全市200多个行政村,开展“富乐嵊州·村村有戏”越剧大展演,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百转千回声中,越剧越唱越年轻。农村文化礼堂里,民营剧团排起越剧大戏,90后小伙主动请缨来当道具师;城市社区里多了戏迷角,放下书包的孩童跑来跟着老师学唱戏。
“我们还为‘嵊州村越’开通了抖音、小红书等网络平台账号,想让更多人了解嵊州,感受越剧的魅力。”作为“嵊州村越”的总导演,嵊州市文广旅游局党委委员、文化馆馆长姚华江说,紧接着还将在嵊州举办全省赛、全国赛,并同步开启线上直播,邀请更多戏迷、更多年轻朋友共享越剧盛事。
越剧,就这样在一次次融合创新中,一步步从发源地嵊州唱到全省各地乃至全国。让人欣喜的是,台下的观众也越来越年轻,大多是90后、00后,跟台上许多演员是同龄人。
在杭州蝴蝶剧场,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浙江越剧团)的经典剧目《情探》于国庆节前上演,现场座无虚席。这是一次经典剧目的青春化呈现,创作团队在尊重原著、传承流派、保留核心艺术特色的同时,融合了时代语境与现代审美,进行了全新的传承演绎,大多数角色都由00后青年演员担纲。当天来看演出的年轻粉丝特别多,有4岁开始学唱越剧的小观众,也有因为《新龙门客栈》对越剧越来越喜爱的大学生。
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越剧能不能跟年轻人拥抱,一方面在于能不能持续推出优秀的剧目,推出属于这个时代的作品;另一方面则在于青年演员能不能捧起接力棒,赋予每一场戏更丰富的内核。”
为此,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也通过举办“新松计划”浙江省青年戏曲演员大赛等,持续推出青年戏曲领军人物。从中脱颖而出的顶尖青年演员,将得到更多关注和舞台展示机会。陈丽君、李云霄等知名越剧演员就曾获得省“新松计划”青年演员大奖赛金奖。
(本报记者 阮帅 沈听雨 通讯员 王泽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