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创新打造并迭代升级“礼堂伙伴”共建共享机制
东海之上,渔农村文化礼堂越办越火
黄宁璐 赵引飞
在舟山市普陀区渔农村,如今人气最旺的莫过于文化礼堂。
无论平日还是假期,从清晨到夜晚,一座座或古朴或现代的文化礼堂里人来人往,唱歌、跳舞、打球、听戏……渔农民的日常生活浸润着文化的味道,群众更是自豪地称文化礼堂是自己的“精神家园”,是“放下筷子就想去的地方”。
文化礼堂“建管用育”之中,“建”早已不是难事。如何管好用好文化礼堂,培育好乡村文化的根与魂,成了新时代文化礼堂建设的重中之重。普陀区作为全省海岛数量最多的县区,共有渔农村文化礼堂71家,其中海岛文化礼堂占比70%以上。受大海阻隔、交通不便的海岛文化礼堂,一度面临公共文化资源少、共享性差且服务供给不均衡等问题,写好“管用育”后半篇文章难上加难。
为破解这道难题,近年来,普陀区创新打造并迭代升级“礼堂伙伴”共建共享机制——从政府单一输血到结对伙伴共建的1.0版,再到发展公益伙伴、区域伙伴、发展伙伴的2.0版,随着“礼堂伙伴·四季村韵”系列活动火热铺开,“礼堂伙伴”正向提升品质、打响品牌的3.0版演进。
如今,普陀渔农村文化礼堂越办越火,奏响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合奏曲”。
从“盆景”到“风景”的1.0版:
下活共建共享一盘棋
台上渔嫂唱歌跳舞,台下村民猜灯谜、品月饼……刚刚过去的中秋佳节,普陀东极村文化礼堂格外热闹,“礼堂伙伴”东极渔家乐协会精心组织了一场“接地气”的中秋晚会,吸引四邻八乡的村民欢聚一堂,共同感受节日喜庆。
东极远离普陀本岛,距沈家门45公里。“自从有了‘礼堂伙伴’,礼堂活动计划表就排得满满当当。”东极村文化礼堂管理员梁银娣高兴地说,除了东极渔家乐协会,普陀区文广旅体局、东极海潮渔民画开发有限公司等都是他们的伙伴,每月“雷打不动”来送服务。
文化礼堂何以“牵手”伙伴单位?时间回溯至2021年——普陀谋划“礼堂伙伴”共建共享机制初期。彼时的普陀,在集体经济薄弱的海岛乡村,礼堂活动匮乏。到了年底,各单位争相前往城区周边、“一脚油门”就能到的文化礼堂,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而悬水小岛文化礼堂却“无人问津”。
在精神共富道路上,同样“一个也不能少”。针对海岛基层文化活动资源匮乏的问题,普陀区按照“开门办礼堂”的工作理念,多方联系、广泛动员、深度挖掘,牵头促成了行政机关、文明单位、社会组织、志愿团队、学校院所、爱心企业等各类单位与全区渔农村文化礼堂建立起紧密型结对伙伴;制定出台“伙伴协议”,鼓励“礼堂伙伴”各美其美、博采众长,每个伙伴每季至少支持礼堂开展2场活动。
对于同偏远海岛文化礼堂结对,很多伙伴单位一开始有所顾虑。普陀区文化礼堂工作人员一家一家做思想工作,以最朴素的为民情怀打动单位,并通过考核激励,终于在2023年实现全区文化礼堂“结对伙伴”全覆盖。
有了“礼堂伙伴”的助力,渔农村文化礼堂“管”的强度、“用”的热度和“育”的深度不断提升——
每逢寒暑假,城区幼儿园的老师就组团下海岛文化礼堂送服务。老师用每一节精心准备的课程,丰富了小岛孩子的生活,也在和小岛孩子质朴的交流中积累了别样的教学经验。
企业家有了精准反哺家乡的平台,他们出资定期“送戏下乡”,给村民们带来“家门口”的文化盛宴。
银行工作人员也一批接一批下海岛,以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传播金融知识,开展反诈宣传,成为海岛百姓信任的“金融守护者”……
放眼普陀,一家家伙伴单位与海岛百姓的距离越来越近,大家有人出人、有钱出钱,“为民服务”的获得感激励着他们跨越山海,无远不至。与此同时,一座座海岛文化礼堂越来越热闹,日益成为让渔农民有归属感的“精神家园”。
从刚开始需要“上门做工作”,到后来越来越多的单位主动要求加入,短短3年时间,普陀区的“结对伙伴”已从“盆景”到“风景”。据统计,目前全区文化礼堂共有区、镇、村级“结对伙伴”300余家,其中企业、学校、社会组织等占比超四分之三,有效打破财政供养路径依赖,极大拓展了基层文化供给的“源头活水”。
变“输血”为“造血”的2.0版:激活基层文化阵地内生力
“现在上台演唱主要靠自学,要是能有专业音乐老师来给大家指导就好了。”前阵子,普陀区六横镇积峙村村民刘赛体碰到村文化礼堂管理员李玉华时,提了一个愿望。李玉华便把村民的这个愿望放在了心上,在随后几天的网格走访中,又有多名文艺爱好者表达了类似的期盼。
“过两天就给你们送来!”李玉华一边热情地回应村民,一边在手机上打开“浙里办”应用,进入“礼堂家”应用平台,600余家“公益伙伴”提供的80多个类别、2100余项特色服务内容依次呈现,选择“唱歌培训”后下单。普陀区音乐家协会线上接单并迅速组织专业老师,将声乐培训“送”到小岛礼堂。
“结对伙伴提供的服务,毕竟有限且相对单一,难以满足海岛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在实现“结对伙伴”全覆盖的基础上,普陀开始探索“公益伙伴”机制,整合全区公共文化资源,建立免费“公益伙伴”服务库,并全部上线“礼堂家”应用,实现“基层下单,伙伴报到”的精准服务,不仅丰富了礼堂活动,还有效破解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不透明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普陀区还将“公益伙伴”服务内容向海岛地区重点倾斜,近60%上线项目是专门为海岛群众提供的特色文化内容;同步开展“礼堂伙伴红黑榜”“最美礼堂伙伴”等选树和考核,激励规范伙伴单位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
光靠“礼堂伙伴”输血还不行,有生命力的文化是内生的。
为了打破基层文化阵地“等靠要”的躺平状态,普陀区按照“区域相邻、风土相近、优势互补”的原则,通过“堂堂共建”成立了8个“区域伙伴”联盟,每个区域以四星、五星礼堂为联盟龙头,各文化礼堂发挥各自所长,开展队伍联建、活动联办、服务联合的“三联”合作。
“抱团发展”的效果在每年的村晚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以前,一个渔农村凑不出一场村晚,只能‘等靠要’;如今,有了‘区域伙伴’联盟,大家组团编排演出并进行片区巡演。如此一来,礼堂活动丰富了,海岛村民的文艺热情也被点燃了。”普陀区文化礼堂工作相关负责人说,从每年年中起,各村社就开始酝酿特色节目,等着在村晚一展身手。
近年来,乘着舟山市“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和“星辰大海”计划的东风,越来越多的偏远海岛成为游客向往的“诗和远方”。“我们希望海岛文化礼堂,不仅仅是当地老百姓的精神家园,也能够成为海岛旅游的打卡点。”奔着“主客共享”的目标,普陀又马不停蹄地为文化礼堂找“发展伙伴”——
探索“伙伴+旅游”,路下徐以特色礼堂和农家书屋为核心,导入非遗研学、写生基地、网络直播等业态,年均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
探索“伙伴+研学”,蚂蚁岛依托红色根脉,加强校地合作,推出特色研学线路,打造文创产业链,年均开展研学500余次;
探索“伙伴+助农”,五星村将特色农事体验和农特产品搬进礼堂、走进云端、登上舞台,奏响“五星土豆”协奏曲,带动村集体增收40万元。
文化礼堂“造血”再反哺礼堂建设,海岛文化礼堂走上良性循环发展道路。
从“扩面”到“提质”的3.0版:让礼堂聚人气更凝民心
场上,运球、妙传、上篮、得分;场下,村民组成的气氛组呐喊声、欢呼声此起彼伏……今年夏天,在六横镇五星村文化礼堂篮球场,一场场精彩的篮球赛接连上演。海岛乡村在一个个迎“篮”而上的瞬间,变得热辣滚烫。
这是普陀区“礼堂伙伴·四季村韵”暨“我们的村运”六横镇专场活动的重头戏之一。“我们的村运”为期6天,不仅有龙舟竞渡、揉玉米、负重挑担等充满乡村特色的传统项目,还开展了篮球、电竞、台球等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时尚项目,吸引了全区各镇街管委会近400名运动员参加,千余名村民现场观赛。
“如果说‘礼堂伙伴’是我们整合资源、凝聚合力的第一步,‘四季村韵’就是提升品质、打响品牌的冲锋号。”普陀区文化礼堂工作相关负责人说,在总结过往经验的同时,他们发现,全区文化礼堂搞活动虽然丰富多样、红红火火,但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群众参与度和认同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今年,普陀区从乡村特色文化入手,打造“礼堂伙伴·四季村韵”活动品牌,兄弟乡镇、“礼堂伙伴”围绕“我们的村播、我们的村运、我们的村味、我们的村晚”四个季节不同主题,共同开展活动,通过单位之间的互动与融合,让文化礼堂真正成为“聚人气、凝民心”的文化阵地。
“现在,我们一有空就去文化礼堂会合,然后去礼堂前面的水库练习划龙舟。”今年51岁的五星村村民邹松海是五星龙舟队一员,这支在“我们的村运”比赛中一举夺冠的队伍凝聚力大大增强,赛龙舟已成为队员们增强自身体质、联络邻里感情、加强对外联系的重要活动。
眼下,秋季主题活动“我们的村味”也已经进入筹备阶段。乡村大厨们争先恐后研发新菜、拍摄美食创意视频,准备在比赛现场大展身手,为自己的村社增光添彩。
海岛乡村,到处涌动着热情和活力。
“‘礼堂伙伴’已经从1.0升级到3.0版,今后还将继续迭代,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推进海岛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奋力满足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普陀区文化礼堂工作相关负责人展望未来,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