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应有封口令
朱浙萍
朱浙萍
近日,有网友爆料,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普宁学校校长在开家长会时公然警告家长,“谁敢说学校的坏话,就要群起而攻之”,“敢在摄像头前乱说话,那他是自掘坟墓”,一番言论引起轩然大波。23日晚,广东省普宁市教育局发布情况通报称,该校校长言辞不当情况属实,已对其作出停职处理,并要求其向学生家长道歉。
据报道,原本这位校长是来跟家长讲“家校同心,共享共建”的,本应抱持平和交流的态度,然而说到爱校教育要从家庭做起、从父母做起的话题时,突然就变成了“训话”。这番雷人言论,也被网友戏称为“封口令”,其意图很明显,就是要堵住家长的嘴巴,让他们无原则地维护学校的声誉,“学校内部的问题内部解决,绝不允许别人说三道四”。
什么是“坏话”?在这位校长看来,大概一切对学校提出批评和质疑的声音,不管是不是善意的、正常的监督,都对学校声誉不利,必须一概将其拒之门外,甚至对说“坏话”的人要“群起而攻之”。这种心态,透露出满满的狭隘和专制。以自己的权力要求家长“服从”,这不是“爱校教育”,不过是打着“爱校”的名义胁迫家长,折射的是一种不信任、不平等,既不利于家校之间的沟通合作,更与现代教育开放包容的理念背道而驰。
给家长下“封口令”,等于是拒绝监督。而对于学校来说,正常的监督是不可或缺的。对待外界的批评,校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成效。今年5月,教育部部署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其中就重点提到建立监督曝光机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畅通并公布规范办学举报电话、邮箱、网络平台等受理渠道,广泛接受学生家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对学校办学行为的监督”。类似下“封口令”的做法,无疑与规范管理的精神相悖。
值得深思的是,这种企图“捂盖子” “遮家丑”的思维,在教育系统并不罕见。比如,一些学校在面对校园欺凌问题时,习惯于藏着掖着,以“内部消化”的方式平息风波。
教育不应有“封口令”。学校的良好形象不是靠“封口”就能树立的。唯有秉持正确的教育理念,敞开心扉迎接外界的审视与建议,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勇于直面自身的短板与挑战,才能真正获得社会的认可与赞誉,给孩子们提供一片健康的成长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