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专版

加大经济稳进提质力度 攻坚双招双引企业培育

临平塘栖:工业重镇焕新生

  临平塘栖,自古繁华。

  自元代起,塘栖商贾云集,蔚成大镇,明清时富甲一方。南来北往的船舶,沿大运河穿镇而过。

  改革开放以来,商贸重镇塘栖更一度成为杭州的工业重镇。

  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基和支撑。如今,作为临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节点和“西优”的关键一环,塘栖聚焦“五个样板地”建设目标,全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在“三重压力”“两大变量”持续影响下,塘栖不断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积极推动传统工业数字化改造、拥抱智能制造,推进存量变革、增量崛起,为临平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样板贡献力量。

  据统计,今年1-7月,塘栖全镇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61.09亿元,同比增长2.5%。

  工业重镇,正谱写新篇章。

  “大象”转身

新旧动能加快转换

  炎炎夏日,塘栖装备机械产业园区,法根食品数字化工厂车间里,隆隆作响的机器加速转动。这家2020年开工建设的工厂,已正式投入使用。流水线下,一块块法根糕点由机器制成。通过技术改造,在不改变原有口味的基础上,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经过20多年的跃迁,这家“浙江老字号”“触网”,主动拥抱数字化。“通过系统升级,法根还对门店、电商、销售、采购等环节进行数据收集和信息化管理,科学制定生产计划。”该公司数字化工厂负责人李婷说。

  法根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代表。改革开放以来,塘栖镇一直是工业重镇,起步较早、产业基础扎实。金属制品、化工塑料、食品蜜饯,构建塘栖传统三大支柱产业,占据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70%。而今,随着传统制造面临困境,制造业企业已面临“量的积累阶段”到“质的提高阶段”的转变。进入数字化时代,传统企业面临转型升级。

  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塘栖镇积极推动传统工业数字化改造、拥抱智能制造,大力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今年初公布的2021年度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中,塘栖5家企业榜上有名,包括杭州汽轮铸锻有限公司、浙江泰昌实业有限公司、杭州华源前线能源设备有限公司、杭州凯秀纺织有限公司和浙江富日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

  对塘栖而言,“专精特新”企业是增强经济韧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关键主体,也是激发创新活力、完善产业生态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为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塘栖深化“三服务”,开展企业梯队培育工作,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在较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和重点规上企业中筛选培育对象。

  今年上半年,面对疫情影响,塘栖镇头部企业仍逆势而上。国能汽轮、宝晶生物、神彩生物、金杭包装、泰昌实业、顶星电子、华源前线等头部高新技术企业实现30%以上的较大增长,展示出较强的产业竞争力。

  强企培育

新兴产业加速集聚

  塘栖零碳科创园(已来科创园二期)内,占地11000平方米的厂房正在加紧施工,4条高温储能和自动化流水线也在进行安装和调试。今年底,浙江聚宏德储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即将投产。待全面投产后,这家从事储能技术研发和储能产品生产的企业,生产线可同时生产17.6万个储能模块,产值最多可达2亿元。

  “自去年12月成立以来,我们在半年间招引20多人。”企业总经理程孝龙说,面对场地难题,塘栖工作人员多方帮助寻找,还在入驻前根据企业需求对硬件配套进行投资。“精装”的厂房,让企业“拎包入住”,大大节省了成本和时间。

  占地10亩,建筑面积13000多平方米的已来科创园,前身是嘉艺针织厂房。以“亩均论英雄”改革为契机,塘栖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污染隐患企业,充分挖掘、整理老工业园区存量空间资源,已打造已来科创园一期、零碳科创园暨已来二期、运河智造谷等三个科创园区。

  日前公布的《关于2022年度拟认定为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名单》中,已来科创园进入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行列。据了解,塘栖镇采用“政企合作、市场化主导、专业化运营”的方式,引进专业运营商进行招商和服务。

  “塘栖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产业优势。除了传统产业外,我们瞄准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智能硬件、电子信息、机器人、传感器、控制器、工控系统、高端装备制造等未来产业,希望依托这些园区,加快集聚国内一流的未来产业。”塘栖镇相关负责人说。

  为了让企业安心创业,塘栖创新做好全流程配套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经营难题。塘栖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从项目洽谈、政策支持、空间落地、成长服务、资金兑现、科技申报等方面着手,塘栖做好全流程招商服务,让优质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

  如今,在已来科创园的吸引下,聚宏德储能科技集团等新兴产业正加速集聚。截至目前,园区已入驻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和数字经济等企业项目19个,1-6月实现总产值2.69亿元。今年上半年,塘栖共引进科技型企业20余家,新增认定区级高层次人才14人,落地校地合作项目10个。

  面向未来产业,塘栖数字经济与智能制造“双引擎”提速前行。

  配套赋能

加速释放要素活力

  今年1月,塘栖镇码头征迁项目正式集中签约。历时两天,11家码头企业的征迁签约工作顺利完成,为后续大运河项目企业征迁工作开了好头。

  产业发展需要空间赋能。近年来,为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塘栖镇实施“腾笼换鸟”战略,鼓励引导企业进行旧厂房改造、“零土地”技改,充分挖掘存量土地利用潜力,盘活存量,转型发展。

  “腾笼换鸟”,腾是关键。加大产业新动能培育,淘汰落后攻坚行动一马当先。塘栖北部,轰轰烈烈的拆迁正在进行。南部,提升改造也在如火如荼。未来塘栖将通过税收监管机制,对不符合标准的项目和企业“腾退”,对已有的园区通过容积率提升、原有土地拓展可利用空间等,提升“亩均效益”。

  今年以来,塘栖加快推进塘栖工业园区提升改造规划,东至规划崇超路,南至石河线,西至塘康路,北至运溪路。目前已储备拟提升改造项目5个,涉及面积近300亩。

  “腾笼”不等于“空笼”,腾出来的宝贵资源,换来什么至关重要。

  一方面,塘栖将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大运河科创城的发展为机遇,推动塘栖产业更新迭代。

  另一方面,塘栖将谋划“富塘路创新轴”,通过标杆示范、资源导入、末位倒逼、整合提升等手段,打造成片科创园区。据悉,接下来塘栖计划新增市级孵化器1家、区级科创园区备案3家。

  以现代产业体系,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塘栖镇主要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该镇将全面推进全域创新、全域治理、全域美丽、全域文明、全域党建“五个全域”建设,力争将塘栖打造成运河国际旅游名片、杭北智慧产业名镇、古韵水城美丽样本、美好生活首善之地。

  (图片由临平区塘栖镇政府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0 临平塘栖:工业重镇焕新生 2022-08-22 浙江日报2022-08-2200006;浙江日报2022-08-2200008;浙江日报2022-08-2200013 2 2022年08月2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