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政治纵深·视野

村民设“孝心基金”的背后——

孝道缺失令人忧

  本报记者 朱海兵 报道组 陶晓庆

  核心提示:

  古人说,百善孝为先。但当临海一个小村的村民自发设立“孝心基金”,成为人们交口称赞的美丽故事时,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老龄化渐趋严重的当今社会,对传统孝道缺失的忧虑,对弘扬敬老爱老风尚的渴望。

  一个仅有2000多人口,经济并不富裕的小村,因为村民的一个小小自发举动——设立“孝心基金”后,成为社会各界关注和热议的热点。

  事实上,面对纷至沓来的誉美之词,临海市东塍镇东溪单村的村民并不习惯。因为在村民自己看来,他们只是在做一件本就该做的事,很自然、很平常……

晚年幸福要孝子

  老一辈都说,晚年幸福不幸福,不看孩子多不多,就看孩子孝不孝。

  临海东溪单村村民单式达的老父亲,对此有着最切身的感受。

  见到这位88岁的老人时,满头白发的他,正一边摇着蒲扇,一边眯着眼在家门口的竹躺椅上打盹。旁边有条灰白相间的狗,摇晃着尾巴,不停地走来走去,但始终不离老人周边。

  老人的视力早已因病模糊,听力也不大行,需对着耳朵大声说土话,他才听得明白。

  好不容易弄明白我们的来意后,老人只是一个劲地反复说:“我过得很好、很好,我有个好儿子……”

  村民们个个都看得明白:在今年春节的村“十佳孝星”评选中,现年47岁的单式达全票当选为“好儿子”。

  单式达3岁时,母亲去世,父亲既当爹又当妈地把他拉扯成人。他长大后,父亲因劳累过度,卧病在床,家里所有家务与收支只能靠单式达一人承担。所幸他有一门泥水匠的好手艺,在外打工一个月能挣几千元,家境慢慢有所改观。

  谁知,10多年前,老婆不辞而别,留下一个女儿。眼看家里一老一小,无人照顾,单式达只好回到家乡做临时工。

  这10多年来,尽管经常有人叫他到城区干活,但他都没答应。因为,每天清晨,他需给父亲做好早饭后,才能急匆匆地跑去打零工。到了中午时分,他又要急着赶回家给父亲做中饭,服侍父亲上厕所,还天天为父亲洗衣服、擦拭身体……

  “他的父亲生活不能自理这么多年,他每天都是家里家外忙个不停,但我们从来没有听到过他有一句怨言。作为一个男人,太不容易了!”住单式达家对面的村民单庆安说,“单式达真是个实实在在的大孝子。”

  距单式达家约百米远,就是“好媳妇”邵彩仙家。她的丈夫长期跑海运,一年难得回家几天,她就一人负担全家的农活,把神志不清的85岁公公照顾得清清爽爽。

  还有“好媳妇”沈梅花。她的公公和丈夫先后去世,婆婆体弱多病。她就把自己的床搬进婆婆卧室,无微不至地照顾婆婆。不仅如此,她还勤俭持家,靠自己的力量盖起新房。

  ……

不忧贫穷怕不孝

  “这些孝星都是村民‘海选’的。他们的身份很普通,但每个人的事迹都很感人,都是全村人学习的榜样。”村孝心基金理事会秘书长单益波对记者说,村首届“十佳孝星”评选出的3名好儿子、3名好媳妇,系村各生产队民主推选,经老年协会、村两委和基金会成员评议产生,品德和口碑都非常好,尊老爱老事迹突出,深受村民敬重。

  “老人不怕穷,就怕孩子不孝顺。孩子孝顺了,粗茶淡饭也比山珍海味好吃。”单益波说,之所以设立村“孝心基金”,是因为大家看到,全村2000多名村民,其中近四分之一是60岁以上的老人。“我们村不富裕,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很少有空去顾及家中老人。村里有些老人孤苦伶仃,怪可怜的。”

  “大家还经常谈论社会上不断出现的不孝案例,个个都很气愤。”单益波说,因此去年底,村里有位70岁的退休老人提出设立“孝心基金”的建议,立即得到村干部和老年协会的支持。“毕竟大家都希望老人过得幸福,子女外出也能放心。有了‘孝心基金’,还可应急救助困难老人、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等。”

  今年2月8日,正月初六,村“孝心基金”设立的日子,也被定为村“孝敬日”。那天一大早,全村的男女老少就自觉赶到村广场,纷纷捐出孝心款。

  没过几小时,100多位村民就为“孝心基金”捐款35万余元。设立当天,除3名好儿子和3名好媳妇获奖外,36名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每人领到300元的高龄补贴,4户特困家庭获得慰问金。

  “筹集‘孝心基金’,是村里的大好事、大善事,也是大喜事。”全家捐了5万元的单道舍坦言,这笔钱用得有意义,所以全家都很支持,“村民们心里想的都差不多”。

  但出乎村民意料的是,这个小小的“孝心基金”一设立,就受到外界广泛关注和网友热议。

  “这么受关注,我想恐怕还是现在各地不孝事件太多的缘故,而人们又从内心渴望弘扬敬老爱老的风尚。”东溪单村老支书、“孝心基金”执委会成员单道联告诉记者,村里选出“十大孝星”后,不仅发奖金、奖匾,还敲锣打鼓送上门。

  “百善孝为先。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针对现在的孝道缺失现象,大张旗鼓地宣扬敬老爱老这一传统美德。”单道联说。

传统美德岂可忘

  的确,在老龄化渐趋严重的当今社会,对传统孝道缺失的忧虑,对弘扬敬老爱老风尚的渴望,正在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养老,尤其是空巢老人问题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程度存在。据统计,我国1.67亿60岁以上老人中,空巢老人占一半。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跨地域社会流动的加剧,我国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进入空巢的年龄越来越年轻,空巢期也越来越长。

  同时,与之相应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如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缺少照料,有的地方甚至出现老年人在家中死亡多日才被发现的悲剧。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非常突出,少数地方甚至出现老年人自杀现象。

  湖南常德市曾发生这样一件事:一位81岁的老人从自家二楼阳台跳下,头部受伤,左手粉碎性骨折,幸运的是没有伤到要害部位,无生命危险。老人被送到医院后,意识还很清醒,向众多围观的人讲述的跳楼原因竟然是:因为一个人过得很“心苦”,做老人没意思。

  原来,这位老人的老伴去世多年,两个儿子常年在外工作,很少陪在他身边,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空巢老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人的性格日渐孤僻,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有时一整天都不吃不喝。那天早晨起来后,老人看着空空的房间,情绪越来越低落,于是爬上阳台,用跳楼的方式宣泄心中的寂寞和痛苦。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网友刘纯银说,这位跳楼老人的遭遇,是当前养老问题一个缩影。在养老方式以居家养老为主的今天,大多数老人需要依靠家庭成员的扶助而安度晚年,他们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生活上的照料,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如果没有尊老、敬老、助老的社会氛围,就会使相当一部分老人老无所依、老无所养,和谐社会的建设也会打折扣。就此而言,东溪单村“孝心基金”是很有意义的尝试,给人以启迪。

  知名评论员陈家兴认为,“孝心基金”的社会价值在于,为广大农村那些默默无闻而恪守美德的朴素村民,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机会,使他们也能够获得社会的认可,赢得人们的尊重和赞美。在这个意义上,尽孝心就是一种成功,也能造就一个平凡人的成功人生,使社会美德得到普遍弘扬。正是从这样的视野,我们发现“孝心基金”非同一般的社会意义。如果政府部门、社会机构也能够有意识地为大多数人打造类似这样的成功之道,我们的社会该是多么丰富和精彩。

  专家建议,传统的敬老爱老只是一种不具约束力的道德风尚,而在现代社会,尊老敬老作为基本的道德伦理规范应该受到法律的保障。更重要的是,让敬老养老这些过去单纯由家庭成员承担的责任向社会化方向转移,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措施进一步完善,这也是整个社会对老年人的一种“孝敬”。

  ■专家观点

  中央党校党建研究部副主任戴焰军:中国传统文化中,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如果“孝”都做不到,其他就无从谈起。随着现代社会多元文化及价值观的冲击,现代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和个人自由、权利意识的蔓延,敬老爱老观念正面临一种裂变。尤其是随着现代社会的竞争日益剧烈,同老人接触的时间和交流的机会,更是明显减少,敬老爱老观念也日渐淡漠。提倡和构建一种适应时代发展的敬老爱老文化,让敬老爱老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公共秩序,才能建立一种更稳定、更和谐的社会架构和人伦关系。

  ■网友留言

  余潇:现代的孝道体现的不仅是一种善良的本色和感恩的本真,更应该体现为对他人应付出的一种博爱,对社会应承担的一种责任。

  周明华:政府也应增加老年人的福利保障,让更多的老年人有尊严地生活,为全社会的尊老敬老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


浙江日报 政治纵深·视野 00020 孝道缺失令人忧 2011-08-04 浙江日报2011-08-0400008;浙江日报2011-08-0400009;浙江日报2011-08-0400010;浙江日报2011-08-0400011;浙江日报2011-08-0400016;浙江日报2011-08-0400017;浙江日报2011-08-0400013;浙江日报2011-08-0400018;浙江日报2011-08-0400019;浙江日报2011-08-0400020;2093436 2 2011年08月0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