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奥运餐厅里面工作过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这是一个临时组织起来的跨国联合体。肤色各异的员工,操着不同口音的英语,互相之间有着细致的分工。
光是约两万平方米的奥运村主餐厅,就能同时容纳5000人进餐,每天提供超过两万份餐点。“凌晨三点,这里竟然还会有许多人。”爱玛客公司负责奥运会餐饮服务项目的执行总监凯瑟琳·图伦去订货,不是论磅而是论吨:100万个苹果,200万片面包,2000吨肉类和海鲜品,200万瓶水。
按照估算,爱玛客操作的五个奥运餐厅需要的雇员数达7500人。仅主餐厅就需要2300名服务员和1000名厨师。为了北京奥运会,爱玛客公司从全球调用了200多名经理。
它的管理团队里还有营养师,因为据说一些国家的运动队非常注重这一点,会有运动员或教练员来咨询每份饭菜的营养构成。
赵金林背负着其中6000名工作人员的培训任务,他们当中有厨师、服务员、志愿者,也有保洁员。其中厨师有1700多人,来自中国烹饪协会的23个会员学院,他们当中就有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和学生(本版7月8日、8月19日曾连续报道)。
以一个厨师为例,爱玛客规定的培训课时是岗前培训6小时,食品安全培训4小时,上岗后的岗位培训2.5天。
仅仅关于工作安全一项,赵金林就让学员们知道了很多“奇特”的规定:当有箱子等重物落到地上,将它抬起来的过程中,你必须注意使用身体哪一部分肌肉的力量以避免受伤;当工作间地面有积水时,你必须在放置明显警示标志后,迅速离开寻找清洁工具,再迅速返回原处清理干净;在切菜时,要戴好防止割伤的手套……
专为“奥运厨房”进行的培训从今年1月份就启动了,而为了奥运会的这两个月,爱玛客至少准备了两年。
爱玛客的优势,在于它丰富的实战经验。如同春运之于中国铁路一样,奥运供餐以一种极限方式检验餐饮服务业。如何在短时间内,使几千个人有序运转起来,同时又保证食品的品质和安全,爱玛客给中国的餐饮企业上了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