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新闻周刊·社会
3  4  
PDF 版
· 信用记录
正成你的经济身份证
· 80%的“你”
有不良信用记录
· 关键时候“绊”你一跤
· 妆点自己的“信用”品牌
· 社会信用比熟人脸更重要
· 当心这些“粗心”
给你信用抹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1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关键时候“绊”你一跤
  千万不要以为个人信用档案仅应用于金融系统,只要自己不与银行发生“关系”,就随它去吧。信息化时代,个人信用信息正被越来越多的部门应用,成了一张不断编制扩展的网,一点一点把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罗进去。

  一位网名叫“桂花园子”的大学生网友就有过这样的经验——因为信用卡透支消费频频逾期的记录,“园子”丢了眼看到手的工作!

  “去年某银行来学校推广信用卡,一上来的信用额度就是3000元,偶是学生没有固定收入的,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总之偶用得开心就是啦,”对于每个月家里只给800块钱生活费的“园子”,3000元的信用额度简直是天上掉了馅饼,消费冲动变得频频不能遏制,信用卡还款危机也频频出现,每次“园子”总能够通过父母、同学、朋友多方援助,最终把逾期的透支消费填补上,那时候“园子”还觉得自己很厉害。但是,等到今年上半年,正值“大四”找工作的关键时刻,学会计专业的“园子”应聘一家事业单位的会计,经过了几轮笔试面试,简直就是志在必得了,用人单位通过应聘者授权,查阅每个人的个人信用档案。结果“园子”的一查之下,“晴天霹雳啊!用人单位没要偶,还跟偶说,连信用卡都管理不好的人怎么能管得好一个单位的账务。糗啊!”

  对那些个用人单位来讲,存在于数据库的那些数字,有时候比现实面试中的个人“自说自夸”来得更客观,更有说服力。上半年人民银行丽水分行进行内部岗位竞聘,就第一次参考了个人信用档案。这是一次正面的参考,最终胜出的竞聘人员,条件之一就是拥有一份没有任何信用污点的个人信用档案。

  “为什么单位内部的竞聘还要参考个人信用档案?”该分行的人力资源部门经理向记者做出的解释是,通过找人谈话考察个人的方式还不够完整,不是周围的熟人圈子反映好这个人人品信誉就好,这个人对待陌生人、对待公共领域的人品信誉甚至更为关键,在这个方面个人信用档案能够作为补充。

  “从去年1月全国数据库联网到现在,个人信用档案的应用已经逐渐突破了金融领域,”作为系统管理员的郭舒萍目睹了社会上不断扩展的信用记录查询需求,“比如租房,房东就有权要求房客提供个人信用报告再决定是否出租,在非金融领域,保险、租房、就业、晋升、出国等诸多环节,相关机构都逐渐要求查看个人信用档案。”省征信中心主任叶天华告诉记者,目前征信中心的工作重点就在于不断提高数据库的个人信息质量,扩大个人信息的范围,除了信贷、电信信息之外,法院民事判决、欠税信息、社保信息、水电等公共事业费缴纳信息等等也将逐渐被写进数据库。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新闻周刊·社会 00013 关键时候“绊”你一跤 2007-11-15 浙江日报000132007-11-15000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