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新闻周刊·社会
3  4  
PDF 版
· 信用记录
正成你的经济身份证
· 80%的“你”
有不良信用记录
· 关键时候“绊”你一跤
· 妆点自己的“信用”品牌
· 社会信用比熟人脸更重要
· 当心这些“粗心”
给你信用抹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1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80%的“你”
有不良信用记录

  记者刚刚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浙江省分中心了解到,从2006年1月至今,省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经为2750万即近60%的浙江人建立了个人信用档案,也就是说大多数有收入的自然人都有了自己的信用档案。但是,省征信中心主任叶天华告诉记者,主动查询过自己的信用档案的人数比例,仅占1/4,尚有3/4的个人信用档案,因为主人不知情、忽视或者其他种种原因,处于休眠状态,等待主人的开启。

  就在前不久,杭州市某高校的一位青年教师王刚(化名)在查阅个人信用档案之后找到了该数据库的管理员郭舒萍。

  刚满而立之年的王刚在几个月前还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和女朋友筹备着买房子、结婚,在女朋友的印象中,王刚可是个说话算话负得起责任的男子汉。但是,等到他们好不容易选定了房子,签订了协议,等待开启新生活的时候,6月份,王刚向中国银行申请的房贷遭到拒绝。心存侥幸的王刚紧接着到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申请,也纷纷遭拒。遭拒的原因是,7年前,当时还在学校读书的王刚向工商银行山东泰安市分行办理了一笔3670元的助学贷款,2005年9月30日到期,毕业后王刚来到杭州工作至今没有偿还这笔贷款。

  “王刚后来跟我说,签订助学贷款合同的时候自己还是个学生,头脑里根本没有助学贷款的概念,就觉得这是国家给予的经济援助,毕业之后就完全忘了这回事。”等到郭舒萍见到王刚的时候,王刚已经一脸沮丧,“他跟我说自己在女朋友面前都抬不起头了,办不下贷款,房子也泡汤了,婚也结不了,女朋友还动不动拿这件事情挖苦他,说他原来这么不讲信用。”

  因为个人信用档案上的污点纪录,王刚最终没有获得银行贷款。但是,在郭舒萍的建议下,王刚向工商银行泰安市分行归还了助学贷款,不良信用记录存档时间是7年,如果此后7年内能保持良好的个人信用记录,王刚就能够消去这一记录,重塑“形象”。

  惊讶和无奈是相当一部分人在查阅个人信用档案后的反映 。一直从事贷款受理审批工作的工商银行杭州开元支行信贷部门负责人汤立慧对记者说,大多数人都是在和银行发生信贷关系的时候授权商业银行查询个人信用档案的,“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将近80%的个人都有不良信用记录。”

  汤立慧总结说,当然大多数的不良信用记录是出于非恶意的,“这些非恶意的不良信用记录虽然不至于完全影响你的信用形象,但是银行对你的信任度就会打折扣,你的贷款审批要麻烦得多,还必须就不良记录向银行做一份按时还款承诺,而且贷款利率可能比别人要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新闻周刊·社会 00013 80%的“你”
有不良信用记录
2007-11-15 浙江日报000132007-11-150001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