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新闻周刊·社会
3  4  
PDF 版
· 信用记录
正成你的经济身份证
· 80%的“你”
有不良信用记录
· 关键时候“绊”你一跤
· 妆点自己的“信用”品牌
· 社会信用比熟人脸更重要
· 当心这些“粗心”
给你信用抹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1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妆点自己的“信用”品牌
  “在美国,为公民个人提供服务的个人信用数据库日平均查询200万次,每月更新信息20亿条,每年提供10亿份个人信用报告。而在国内,像浙江这样的沿海经济发达省份,迄今为止的查询次数也仅有594万人次,其中588万属于和银行发生信贷关系后的被动查询。”这是来自省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统计。

  一方面是社会对公民个人信用报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另一方面,很多公民个人还没意识到个人信用档案对自己的重要性,很少有人主动去维护和利用这个存在于数据库当中的个人形象。记者采访到的赵珏是少数几位懂得利用个人信用记录来给自己的个人形象加分的人。

  赵珏5年前在美国留学,在当地流传这样一句话,“要像珍惜生命一样维护个人的信用记录”,这句话让赵珏印象深刻。前年回国之后赵珏就马上向招商银行申请了一张信用卡。根据规定,申请一张信用卡或者一笔贷款,央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就将自动形成个人的信用记录。赵珏手头并不缺钱,但是只要有可能赵珏就一定用信用卡刷卡,良好的消费和还款记录都会在个人信用档案上显示出来。

  “国内公众普遍有一个误区,认为自己从来没有向银行借过钱,而且银行还有大额存款,自己的信用记录肯定是好的。但是未与银行发生过信贷关系的人,虽然没有负面记录,但相关机构无法对‘零信用’做出判断,自然也无法得出信用好的结论,”赵珏的经验是,“零信用”并不可取,你的经济社会活动状态在信用报告上无法反映,从而也会反过来影响到你下一步的经济社会活动。因此,对个人信用档案上有可能出现的数字,赵珏无一例外地呵护备至,“要像珍惜生命一样维护个人的信用记录”,这句话现在已经成了赵珏的口头禅。

  “在欧美这些发达国家,个人信用记录就等于你的第二张身份证,好的信用记录就是你的个人品牌,你会因此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享受到各种优惠和便利,我想不用多久中国也会这样。”目前,赵珏已经凭借良好的个人信用记录,快捷地获得了银行贷款的优惠利率,联邦保险公司也同意给她相对低的保险费率。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新闻周刊·社会 00013 妆点自己的“信用”品牌 2007-11-15 浙江日报000132007-11-150000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