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2版:经济新闻
3  4  
PDF 版
· 宁波中式快餐加紧攻城掠地
· 垃圾分装为啥难推广
· 温州开出“女人街”
· 七批童车五批不合格
· 三分之一以上的蜜饯不合格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3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垃圾分装为啥难推广
本报记者 吴妙丽 实习生 童心
  5月29日,在杭州南都德加小区,记者看到小区的不同角落并排放着红、绿、黑色的垃圾桶,分别收集“有毒有害垃圾”、“干垃圾”、“厨余垃圾”。据介绍,小区住户都被要求将不同类别的垃圾进行分装,再投放到指定的垃圾桶。为此西湖区专门配置了分类垃圾收运车,并在将军山中转站建起了干垃圾分捡站。

  然而,在示范区以外,垃圾分装的情况就没那么乐观了。

  作为全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之一,杭州市自2000年起就开始在部分地区按照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标准对生活垃圾实行分类收集。然而笔者近期在杭州多个社区调查发现,垃圾混在一起随意投放的现象屡屡发生,分类垃圾箱形同虚设。垃圾分装为什么就这样难推行?

  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和相关知识都缺乏

  镜头一:5月29日上午九时至十时,杭州某小区。绿荫下放着数个漂亮的绿色垃圾房,分为可回收、不可回收、有毒有害三个投放窗口。记者在边上数了数,在前来投放垃圾的10个居民中,只有1人将不同的垃圾袋分别投入相应的窗口内;其余9人则都是随意将垃圾投入垃圾房内。

  居民傅小姐很不好意思地表示,她根本就弄不清楚垃圾该如何分类,更没有注意到分类垃圾箱上的标识。在接受采访的该社区居民中,不少人承认,长期形成的垃圾混装习惯让他们常常忘记要将垃圾分装,往往是“习惯性”地把垃圾全部投入一个垃圾箱内。

  垃圾处理部门:后续处理不配套

  镜头二:5月30日清晨5时,杭州城东某社区。已经分开投放的垃圾,被清洁工倒进了一辆垃圾装运车内,混杂在一起运出了社区。

  小区住户王大爷告诉记者,他每天早晚都会出来锻炼身体,他发现,环卫工人在收垃圾时无论“可回收”还是“不可回收”垃圾,都统一放在一辆垃圾车上运走。

  “垃圾分类后续处理不配套,是垃圾分装难以推广的重要原因。”省建设系统一位专家对记者说。据他介绍,目前在全省绝大部分地区,即便有分类垃圾箱对垃圾进行初步的分类,最终还是混合收集起来统一送到垃圾处理场混合填埋或焚烧处理。

  环保专家:分类处理滞后 丢失巨大财富

  据浙江大学吴伟祥副教授所在课题组的调查,目前,杭州已回收的报纸、易拉罐等废旧物品只占垃圾总量的10%至15%,而一般生活垃圾中的纸、塑料、金属、玻璃等可回收物占生活垃圾的38.69%,具有相当可观的回收价值。

  “更重要的是,在源头上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是最终对垃圾进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根本前提。所以,我们要大力提倡‘垃圾分装,从我做起’。”吴伟祥呼吁。

  (今天,本报将在嘉兴秀洲区亚都社区开展现场宣传推广活动,邀请省环保部门和建设部门的专家现场接受居民咨询,解疑答难。敬请关注。)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