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新闻周刊·民间
3  
PDF 版
· 不愿做普通劳动者是一种进步?
· 我改嫁 要带上婆婆
· 法官救济当事人不宜提倡?
· 老总试点班该不该提倡?
· 打动现实世界的 网络志愿者
· 常看报: 精神充实
· 一个百岁老人的心得
· 多散步:舒筋强骨
· 勤洗澡:心身愉悦
· 不挑食:营养全面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丈夫过世后,她改嫁,也要带着痴呆的婆婆。 九年如一日,对婆婆照料无微不至,对现在的公婆给予女儿般的孝敬。 她的孝贤故事传遍全市的十里八乡,她是村民儿女们学习的楷模。 村民无不交口称赞,她是人世间少有的好媳妇——
我改嫁 要带上婆婆
■《永康日报》记者 章刚正 通讯员 陈雪峰
  宁愿不改嫁,也不能抛下苦命的婆婆

  1997年12月25日晚上,永康市龙山镇上蒋村农妇陈小银的丈夫突然一头栽倒在地,不省人事,次日凌晨2点多钟便撒手人寰。丈夫就这样匆匆地走了,给她留下一个年仅10岁的儿子和年逾七旬的痴呆婆婆马秀花。从此,一家里里外外的事全由陈小银这个弱女子承担,她既要下地干活,又要烧菜做饭,做好了饭,还要给生活不能自理的婆婆,一口一口地喂。

  不少好心人见陈小银心地好,人又勤俭,就想帮她介绍对象。但是,因陈小银坚持要带痴呆的婆婆改嫁,一个个本想娶陈小银的男人都被吓跑了。所以,有人开导陈小银说:“儿子没办法,总要带在身边,但是,婆婆完全可以撒手不管,你又不是她的女儿,如今丈夫都走了,你嫁人为什么一定要带着婆婆?这样拖老带小的,谁敢娶你?”陈小银却态度坚决地说:“我宁愿不嫁人,也不能抛下苦命的婆婆。”

  1998年3月底,同村未婚村民蒋龙水被陈小银的孝心深深震撼了。他摒弃种种世俗偏见,接受了陈小银这种特殊的条件,将她迎娶进门。

  进了丈夫家那天,陈小银将儿子带进蒋家的同时,又毫不含糊地把痴呆的婆婆带了过去。当时,村里人都将这事当成笑料,笑蒋龙水窝囊。蒋龙水却笑笑说:“我正是冲着陈小银这样贤惠、心地好,才娶她的,和她们这样善良的一家人生活有什么不好的。”

  从此以后,村里没有人再取笑他了。对蒋龙水一家尊敬有加,特别是陈小银这个不简单的女人。婚后的日子,蒋龙水兑现了当初的承诺,也与妻子一道,精心照料马秀花老人。

  婆婆喜欢吃的菜,每天跑10多公里的山路去买

  陈小银进蒋龙水家后不久,又生下了小儿子,这样一来,陈小银夫妻俩那二亩三分地,却要供养一家7口,显然负担很重。加上上蒋村的耕地全是山地,效益低下,辛辛苦苦干一年,经济收入还是很少。但是,陈小银却宁愿自己挖野菜吃,甚至喝盐汤,也要省下好一点的菜给婆婆马秀花。

  婆婆喜欢吃蛋糊,她就专门养起六七只蛋鸡和蛋鸭,每天蒸蛋糊给婆婆吃;婆婆喜欢吃猪肉、萝卜、黄瓜、包菜,而上蒋村是地处该市最偏远的穷山村,至今尚未通车,这些菜山旯旮里难得有,她就每天翻山越岭跑10多公里的山路,到棠溪镇上的菜市场上去买回。

  为了解决婆婆吃菜的伙食费,陈小银专门买来一台缝纫机进行来料加工,辛苦一天只能赚五六元工钱,就靠这一点点收入,来满足婆婆的口味。

  神志不清的婆婆腿脚倒是不赖,每天喜欢满村乱跑,甚至还跑到棠溪镇上去。陈小银一看婆婆要出门,不管有多忙,都会马上扔下手里的活儿去寻找,生怕婆婆年纪大了,走山路有个闪失。

  两年前的一天,陈小银夫妻俩正在地里除草,有个村民跑过来说:“你婆婆往棠溪方向跑了。”陈小银夫妻俩就立即扔下锄头,一路追去。当时,该村到棠溪还不通公路,沿途是一条仅容一人行走的田间小道,当陈小银追上婆婆时,婆婆正行走在水库边上,陈小银吓出一身冷汗,马上赶上去拉住婆婆,耐心劝婆婆回家。但是,患痴呆症的婆婆说话做事不分情理,我行我素,陈小银拗不过婆婆,只好搀扶着婆婆一步一步护送到棠溪。由于这条羊肠小道容不下两人并排行走,陈小银只好在婆婆的身后紧紧扶着婆婆前行,生怕婆婆掉进水库,或者掉下山沟。

  等婆婆玩够了,陈小银又搀扶着婆婆一步一步走回来。那天回到家里已是漆黑深夜,陈小银安顿好婆婆,又忙着帮婆婆洗衣服、洗马桶。第二天一早,连眼皮都未合过的陈小银又忙着单独为婆婆烧火做饭。

  近几年来,婆婆的病情一天天严重,常常随处大小便。陈小银就每天坚持为婆婆的卧室打扫好卫生,以确保清洁,衣服沾上恶臭的脏东西,她立刻拿出去洗;房间弄脏了,她仔细拖洗干净。每天早上都帮助婆婆穿好衣服,帮她洗脸、梳头,然后一口一口喂婆婆吃饭。晚上则帮婆婆解衣盖被,半夜里还常常要到婆婆的床前查看,生怕婆婆踢掉被子,受风着凉。

  像亲生女儿一样

  服侍现在的公婆

  陈小银把婆婆照顾得如此之好,对现在的公婆呢?

  蒋龙水的父亲蒋北海早在20年前就得了烂脚病,天天得洗脚涂药。这几年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上的毛病一天天多了起来,先后又得了胆结石、肾结石、小便排不出等毛病。他的母亲葛小凤也年老多病,整天肚子痛,每天大便3至4次,还经常头晕,一旦头晕病发作,什么家务活都干不了,而且常常像得了梦游症的人那样到处乱跑。

  陈小银夫妻俩除了自己种一些药材给公婆治病,还靠揽来料加工等手工活挣一点钱,送公婆上医院看病。蒋北海年纪大了,躬身弯腰比较困难,陈小银每天晚上配好药水,弯身为公公清洗,并小心翼翼涂上药膏。

  每当婆婆葛小凤喊肚子痛时,她都设法放下手中的活,为婆婆按摩肚子,减轻婆婆的痛苦。自己辛辛苦苦挣到的几个工钱,除了给婆婆买菜,就全花在送公婆到东阳、磐安等邻近县市的医院看病上了。

  陈小银一人要服侍一个公公、两个婆婆,还要拉扯小孩,下地干农活,在家做来料加工,常常忙得通宵达旦都无暇休息。也正是这样拼命地干,她的眼睛因此常常布满了血丝,有时还红肿着。长年累月地过度劳累,年仅45岁的陈小银,额头上已经布满了一道道皱纹。

  就像她不善言辞的性格一样,只是默默地做着,从未叫一声苦,也不喊一声累,从未怨天尤人。她精心照料婆婆和细心服侍现在的公公婆婆的事迹,在村民眼里就是自己子女最生动的学习楷模。该村原村委会主任蒋文友告诉笔者:“村里谁家儿子、儿媳对公婆不够体贴,邻居就会上门拿陈小银当例子进行教育。如今,全村150户人家家家户户的儿子、儿媳都对自己的公婆非常孝敬。”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