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新闻周刊·社会
3  4  
PDF 版
· “六一”怎么过,孩子提方案
· 一个父亲的儿童节烦恼
· 从征案方案看快乐源泉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5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从征案方案看快乐源泉
  

  

  几乎所有孩子的假日计划,都离不开朋友。郊游、游泳、看电影、组织游园会……不论做什么,孩子们都渴望能和同学、朋友一起做。没有一个孩子想独自一人过节。在他们的假日计划里,我们很少看到家长的影子。就这点来看,小博爸爸的烦恼倒是大可不必了。

  有件事让小学生樊佚杰的爸爸很困惑,今年春节,他特意带儿子去香港的迪斯尼乐园玩,这是多少孩子的童年梦想啊!他认为儿子一定会雀跃不已,出乎意料,樊佚杰的反应却很平淡。“迪斯尼的童话人物,我早就很熟悉了,没有什么特别的。”在采访中,樊佚杰告诉记者,相比之下,他更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溜溜球。

  樊佚杰理想中的儿童节,是要和同学们一起举办一个美食交换节,大家用食物换取食物。据樊佚杰的爸爸说,孩子平时对吃东西兴趣不大。那他为什么想办美食节呢?对此,樊佚杰表示,办美食节不是为了吃东西,而是因为有那么多同学在一起吃,所以才有意思,而且可以让大家了解,古代社会的人是怎样用食物交换食物的。

  “我最喜欢的事,是和同学一起玩。”张晏如,是一个声音脆脆,很容易和人沟通的小女生。“和同学在一起的时间太少了,就只有课间休息那一点点时间,我总是觉得聊也聊不够。放学了,同学们又立刻都被大人接回家了。”张晏如的妈妈说,她也觉得孩子太孤单,所以节假日总想方设法带她出去玩。可张晏如却觉得,每次都是一群大人带着她出去玩,一点儿也没意思,大人说的话她也插不进嘴,还是孤单一个人,所以她对出门旅行、吃“必胜客”、“肯德基”都不怎么感兴趣。

  据育才实验小学的那份调查报告显示,学生的幸福指数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人际交往不够,学生在班级中有好伙伴的人数随年级的增高而减少,使得对幸福感的获得产生了消极影响。对此,一些专家指出,孩子应该在朋友圈中长大成人,这对于今天的独生子女来说,尤为重要。家长千万不可以用自身的辛劳代替属于孩子的小朋友,没有哪个家长有那么大的本事,能取代朋友的地位。

  帮助别人也是一种快乐

  一大堆交上来的活动方案中,一张浅蓝色的卡片,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卡片上只写了一个愿望:“这个儿童节,我想买点礼物去孤儿院,一是去跟他们一起快乐的玩耍,也可以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上,你们不是孤独的。还要和他们分享礼物,我们大家一同度过一个难忘、开心的儿童节,也教他们认字,做数学题,我相信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他们就永远不会感到孤独。”

  写这张卡片的小学生叫唐浩云。当他妈妈知道儿子设计了这样一个过节方案时,有点吃惊。浩云妈妈说,只知道孩子学习成绩不错,喜欢具有挑战性的东西,没想到他已经知道关心别人了。浩云妈妈说,她一直担心孩子的物质生活太优越了,现在很多孩子没有去过农村,出国旅行却已经好几次了,这样的孩子的世界观会是偏颇的。她知道儿子想去孤儿院,觉得挺欣慰的。我们发现,唐浩云和妈妈的感情特别深,眼下他最难过的是最近一次考试考砸了,而考试那天恰好是妈妈的生日,他觉得对不起妈妈。因为爱妈妈,唐浩云特别同情没有父母的孤儿。他在卡片上画了一些小动物,两只偎依在一起的维尼小熊,一只卡通片“宠物小精灵”中的喷火龙……这些在童话中,都是快乐与正义的代表。

  我们发现,想在“六一”儿童节这天去关怀别人的孩子不少。一个学生写到:“六一那天,我想和好朋友去游乐场玩,而且想玩什么就玩什么,要彻底放松。如果是下雨天,我们就去孤儿院吧!为孤儿们过一个特殊的六一儿童节。”还有一个学生也写了类似的活动计划:“我会和我们假日小队的成员一起去敬老院,看望那里的老爷爷和老奶奶们,帮助他们倒茶、捶背,还会为他们唱一首歌。”

  在充满了爱的环境中长到的孩子,更懂得爱的意义,也更愿意给予别人爱。悄悄地,在大人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孩子已经懂得关怀别人也是一种快乐了。

  克服困难能带来快乐

  翻看孩子们的儿童节构想,我们看到了很多模拟成人社会的游戏,其中最重要的主题是:克服困难与相互竞赛。

  “大家一起卖东西。每个人可以带40元以下的零用钱。学生间不能相互借钱。如果可以做到这几点,这个节一定过得很开心。”

  “每人带一些玩具到学校,然后能分到20张票子,你可以拿这些票去借人家的玩具玩,等到票子都用完,就不能再玩任何玩具了。”

  这类节日计划频频出现,有些商业设计的思想已经颇为复杂和周全。孩子对做买卖的游戏似乎格外感兴趣。而且,就如同那名学生设计的,用完20张玩具票,就不能再玩任何玩具,孩子自己已经懂得设计规则去限制欲望,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已经认识到,有时候,适当的节制反而能增强快乐。

  或许是在一个竞争时代长大的缘故。孩子们的竞赛意识很强。有一个孩子策划了这样一个过节方案:“举办一个新闻知识竞赛,谁输了,就要把手中的金牌交出去,赢得人可以得到更多的金牌。”这名学生告诉记者,在这个游戏中,人人事先都有一块金牌,这是游戏的关键,过去的竞赛游戏中,输的人不过是没有奖品,而现在,输就意味着要把已经有的金牌交出去,这样可以更加刺激人的神经。

  此外,孩子们的当家作主的意愿也很强烈。他们渴望,可以由他们自己去决定一些事情。一名小姑娘希望“这一天,每个学生可以选定校园的一个角落,布置自己的家,每个学生都当家作主。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做客,就好像把大社会搬进了小校园,”她说,总有一天她会成家立业,管理家的能力现在就应该开始锻炼。还有一名学生提出,要过一个“倒倒”节,“这一天,生活管理、布置作业、上课这些事都由学生做。比如早晨,值日的老师要向学生问好敬礼。由学生管理老师。老师做不好学生可以批评,但要合理,老师可以到学生那儿告状。”这名学生说,自己需要体验老师的生活,也想让老师体验一下整天被关在“鸟笼”里的滋味是多么枯燥。这样一来,可以大大减少师生误会,增进师生友谊。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