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三驾马车”启动新一轮综合改革
· 弈到中局的“谋变之举”
· “三驾马车”的改革亮点
· 体制再造成为“核心词”
· 综合改革破“难”前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体制再造成为“核心词”
  新一轮试点布局,不仅是在空间上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内地延伸,更为重要的是,它的发展动力不再重点来源于政策或财政倾斜,取而代之的是以体制再造为核心的“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综合配套改革,与过去大不一样——以往是国家出政策,地方试点;而现在是地方出意见,中央批准。

  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秘书长杨周彝认为,优惠政策好比直接给粮食,而试点赋予的是“生产自主权”。

  也就是说,原来试点地区只能按照既有政策框架改革,此次则给了试点地区自主探索改革之路的机会。

  而对于浦东、天津滨海抑或深圳来说,三地虽然同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基础较好、区位优势明显,但他们也有着迥异的“个性”。

  首先是经济结构不同,浦东和深圳服务业比重较高,滨海新区第二产业比重较高;其次,是国家对三个地区的要求或定位也有所不同;第三,是三地区行政管理体制不同,浦东和滨海新区均为区一级建制,深圳则拥有更大的决策权,也拥有独立的立法权;第四,是各自遇到的障碍和困难不同:浦东和深圳更多的是要解决资源、环境和开放变量约束下的再发展问题,滨海新区则迫切需要解决加速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问题。

  显然,三地的综合配套改革,是必须在“规定动作”内完成更多“自选动作”。

  上海方面在试点方案中提出把重点放在体制创新上,其中最核心的三条是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金融体制改革和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据透露,“十一五”期间浦东新区还将在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推进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有重大举措。

  深圳提出要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市政府出台的2006年1号文件要求,在金融改革创新发展方面实现新的跨越,实现金融业从规模发展向效益发展、从引进发展向对外辐射发展等“五个转变”。同时事业单位改革、行政性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改革、财政性资金的配置方式改革等,也都在深圳酝酿推进。

  而滨海新区管委会主任皮黔生则表示,要按照经济区来架构新区的行政管理模式,做大做强功能区,并在政府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有关人士称,“十一五”期间滨海新区每平方公里投资密度将累计新增22亿元,实现生产总值53亿元。

  深圳、浦东、天津滨海新区的改革,正是中国尝试观念、组织以及制度再创新的关键之举。有关专家分析指出,在三地的改革蓝图中,围绕政府职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观念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是核心,是破解全局性症结的“刀锋”。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