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三峡,改变世界的“中国观”
· 外国记者 在三峡工地上
· 自长城以来中国最宏伟的工程
· 代表全人类所做的探索
· 启示“中国人走自己的路”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2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自长城以来中国最宏伟的工程
  美国《华盛顿邮报》近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题为《中国力量的源泉和象征》的文章,称经过13年的建设,并移走了上百万村民后,中国为横跨扬子江的世界最大大坝浇筑上最后的混凝土:三峡大坝达到设计的坝顶高程185米。这个规模庞大的钢筋混凝土工程投资总额高达240亿美元。这项“中国自长城以来最雄心勃勃的建设”,将取代巴西伊泰普水电站成为世界最大的发电和防洪综合工程。它的年均发电量为847亿千瓦时,而美国胡佛大坝(美国最著名的大坝,被评为美国现代土木工程七大奇迹之一)的年发电量仅为40亿千瓦时。

  美国十大报业集团之一的奈特·里德报系报道说,三峡水电站发的电相当于18个核电站,可以满足中国庞大用电需求量的1/20。此外,它还可以方便3000吨的海轮深入中国西部。要知道,海轮延伸到哪里,哪里就会繁荣起来。

  俄罗斯媒体对三峡工程的进展非常关注。不仅《独立报》等俄全国性媒体,就连《哈卡斯新闻》等地方媒体以及众多电子媒体,近来都不约而同对三峡大坝进行详细报道。俄水电专家亚·托洛什诺夫曾多次到包括三峡在内的世界各大水电站进行考察,他对记者表示:“在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我们帮助中国建设了三门峡水电站。现在三峡工程即将顺利收尾,这反映了中国的成功,而俄罗斯在水电方面仍旧在原地踏步。”他称,就总体技术水平而言,俄还停留在20年前。

  俄罗斯《劳动报》曾多次派记者赴三峡采访,该报称包括俄罗斯专家在内的评估小组认为,三峡工程完成后,洪灾出现的可能性将减少为1/10,可以保证中下游数千万居民的安全。

  日本媒体和专家学者对三峡大坝的报道量近来也大幅增加。《日本经济新闻》发表文章说,世界最大规模的三峡大坝完成之后可望起到发电、航运以及防洪和抗旱等巨大作用,成为中国发展的象征之一。该报认为,三峡水电站的年发电量相当于日本九州电力公司的总发电量,不仅可以缓解中国严重的能源短缺问题,而且还能够减少废气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其次,能够增加通航能力,提高中国内陆地区的物流效率,有利于外国企业的投资。

  印度报业托拉斯驻华记者连续发回三篇关于三峡的报道,详细介绍了三峡工程的历史和一些具体数据等。印度评论家罗伊在《商业标准报》撰文将三峡工程与印度修建水利设施的缓慢进展进行了对比,并称三峡大坝的建成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制订和完成目标的意志力的充分体现”,“经验值得印度参考”。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