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介绍了三峡大坝的成就后,很多外国媒体也对三峡大坝可能带来的问题表示了担心。《华盛顿邮报》称,美国和其他许多国家早已认为建水电站并不明智,但中国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建设这样大的水电站。许多人还对中国花240亿美元在经济上值不值提出疑问。另外,关于环保问题的议论也不少。
对这些议论,一位曾在欧美多国常驻的资深记者说,这些问题十几年前不仅外国人,中国人也都提出了,并进行过反复的论证。三峡工程是世纪工程,也是世界级工程,史无前例,在没有经过时间验证之前,人们有各种担心是完全正常的。西方人提出这些未必都是出于恶意。最重要的是,三峡工程是中国人在非常清醒、科学的环境中建造的。这个过程就是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它更像是在能源短缺、火力发电同样面临困境的时代,中国人代表全人类所做的探索。
瑞典人的环保意识是全球出了名的。十几年前,由于环保主义者的要求,瑞典已经停止修建大型水电站,甚至逐步关闭已建成的核电站。因此,当三峡工程动工修建时,瑞典全国一片质疑之声。据当年在瑞典工作的《人民日报》记者丁刚介绍,那时一些瑞典人甚至找上门来,以教训的口气批评中国不该建设三峡工程。
如今,当三峡工程正式建成之际,瑞典人的态度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近日来,瑞典一些媒体先后以“中国建成世界最大水利工程”等词语相对客观地报道了三峡工程竣工的消息。尽管其中也提到了环保、文化遗产保护以及工程移民等问题,但与当年的一片质疑声相比,态度已经明显温和了许多。
瑞典电力公司的工程师博斯特罗姆曾参加过瑞典第二大水库苏诺瓦水利工程的环境监测工作。他对记者说,他最开始就是通过三峡工程关注起中国的。通过对三峡工程报道的跟踪了解,他认为与瑞典当年建造苏诺瓦大坝比起来,中国人对环保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已经在最大程度上对当地的环境给予了有效保护。尽管他承认,像世界多数水电站的修建一样,一个大坝的建成,将会影响到当地的自然生态,例如水中的鱼类品种可能会发生改变,但通过人们的努力以及科技水平的逐步提高,特别是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是能够把这种损害减少到最低程度的。
此外,一些瑞典人对当初放弃发展水电及核电的决定开始有些后悔。《瑞典日报》近期公布的调查显示,瑞典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水电和核电持支持态度,支持发展核电的人已超过50%。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中国经济问题专家波里科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清楚地记得1992年中国讨论是否建设三峡工程时引起的不小的争论。波里科夫说,如今三峡大坝终于顺利建成了。从目前来看,大坝建成后至少能给中国带来两点好处:一是可以减少长江下游洪水灾害发生的机会。第二,三峡大坝建成后将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电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