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三峡,改变世界的“中国观”
· 外国记者 在三峡工地上
· 自长城以来中国最宏伟的工程
· 代表全人类所做的探索
· 启示“中国人走自己的路”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2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启示“中国人走自己的路”
  其实,对于这样的一个世界级工程,国内外的各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曹广晶也表示,“我们不能说三峡工程是完美的,我们要等30年才能下这样的结论。”对于国内外关注的安全问题,他表示,大坝按千年一遇洪水设计,万年一遇洪水加10%的余度进行校核,同时也考虑了各种可能的最不利的荷载组合,如地震等因素在内,大坝本身的安全是非常可靠的,常规武器不可能使大坝溃决。即使爆发核战争,也有事前的防范措施。

  对于环境问题,长江水利委员会三峡工程局高级工程师谢修发认为,三峡工程本身是一项环保工程。水电是清洁能源,这些巨大的可再生能源若换算成火力发电的消耗,相当于平均每年减少燃烧原煤约5000万吨,每年可减少排放1000万吨可形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减少200多万吨可造成酸雨的二氧化硫,减少1万多吨一氧化碳,还减少大量的废水、废渣、浮尘等。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王兴奎教授告诉记者,三峡工程不仅具有防洪、通航、发电三大效益,而且在提供替代能源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有重大作用。如1998年的大洪水,尽管没有达到百年一遇的标准,但仍造成了很大损失。三峡工程全面建成后,即使遇到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也可以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三峡工程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和意义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上,更应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发展效益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等方面综合考虑。

  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拉尔森教授表示:“各国都应根据自己的国情确定能源发展战略,中国也是这样。”他对记者说,首先,从环境角度看,瑞典环保工作做得较好,也得益于全国近50%的电力供应来自污染少的水电,至少从目前看,水电对环境的破坏还是相对较小的,所以中国建设三峡发展水电,比起使用污染严重且不可再生的资源供电,是明智的选择;其次,从中国的发展角度来说,当初决定建设三峡时,可能没人预料到十多年来中国会发展得如此快,且这样的速度也许还会持续若干年,而三峡工程对解决中国的能源缺口是非常必要的;第三,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看到中国解决能源问题对世界的贡献,因为这意味着世界上有1/5的人不会为电力而担忧,也为中国保持稳定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先决条件。从这个角度上,三峡工程对全世界来说都意义重大。

  拉尔森称,10多年前许多像他一样的瑞典人从关注三峡开始,一直关注着中国的发展,并且从开始的质疑到今天的理解,当三峡工程建成时,人们看到的不仅是中国创造出了一个宏伟的奇迹,更看到中国人在自己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据新华社、《环球时报》报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