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金涛 通讯员 叶德清) 新建道路,过一阵又挖了;翻新不久的住宅又被列入旧城改造范围;投资上千万元建成的市场不到10年便搬迁……专家建议,这类建设浪费现象,今后在我省应当纳入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与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生态退化一起作为GDP增长付出的重要代价之一。
笔者日前从省社科联了解到,最近已通过专家鉴定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张雪玲完成的省社科规划课题——《浙江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首次明确把城市建设中这类大量浪费、毁坏财富存量所造成的损失价值计量,纳入生产GDP过程中代价统计和分析制度。据悉,这在目前国内开展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尚属首次。
建了拆,拆了建的现象,近年来一些地方不时出现。以普通公用、民用建筑为例,欧洲的平均寿命是80年,而我国规定普通建筑结构设计的使用年限为50至70年。但事实上,近几年各地在城市改造过程中所拆除的许多建筑使用寿命往往不到30年,正值“壮年”,部分被拆建筑更是只用了一二十年。
“建筑在建造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资源,投入使用时间不长就拆掉,既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又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和多种污染,而推倒重建又需要耗用大量新的资源与财富。所以尽量延长城市建筑使用寿命,也是环保节能意识的一种体现,是符合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原则的”,专家如是说。
据了解,这一现象之所以屡有发生,其中固然有立项不当、规划设计不到位、施工质量低下等原因,但地方政府部门的短视行为也是重要原因。因此,把推倒重来建设现象纳入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代价统计和分析制度,就是为了让GDP更客观、准确地反映一个地区的财富变化,正确反映经济增长背后资源、环境的完整代价,反映资源对经济的潜在支撑力与环境容纳度,从而满足宏观管理部门的决策需求。
专家建议,生产GDP过程中代价统计和分析制度应成为我省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除了关注生产GDP过程中的毁坏财富存量外,还应重点关注生产GDP过程中耕地减少、能源消耗、废物排放、大气污染、环境保护、投资增加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