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牢牢把握 发展的主导权
· 两岸姻缘e网牵
· 杭州汽车发动机厂整体搬迁
· 孙大妈7年来第一次走上大街
· 要闻简报
· 常山招投标实行 “黑名单制度”
· 桐乡远程监控 “危险源”
· 文化魅力
· 生活中的科学令人着迷
· 宁波一大学生 将赴南极科考
· “时间银行”向外来民工开放
· 绿色GDP应关注“财富存量”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文化魅力
  (上接第一版)

  明理、诚信、包容、开放的文化特性,营造了义乌良好的创业和生活环境

  义乌,以一座移民城市的姿态迅速崛起。

  走在义乌街头,鳞次栉比的阿拉伯餐馆、意大利餐厅、韩国料理店让人目不暇接。不同肤色的外国人随处可见,他们拎着菜篮子逛农贸市场摊主也不感到奇怪。

  长期从事文化研究的义乌学者骆有云说,义乌人在走南闯北中体会到了出门的艰辛,沉积在生活中的这种辛酸逐渐转化为明理、诚信、包容、开放的文化特性。因此,义乌人从不欺生,也不排外,讲究的是“你发财、我赚钱”。外地人来义乌经商创业,都能得到平等对待。

  巴勒斯坦商人哈力2001年底来到义乌,算得上是较早的“掘金者”。当时常驻义乌的外商还不多,文化的差异给他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但义乌很快接纳了这位外来者,走在街上,很多当地人热情地用简单的英语同哈力打招呼,这使他对义乌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随着义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哈力的生意越做越大,他成立了自己的奥维沙贸易公司,并渐渐融入了当地居民生活。他和中国人一样过春节,习惯用中国人的方式向他人问好。他还和中国姑娘结了婚,儿子现在已经满8个月了。他有自己的小轿车,下一步的目标是在义乌买房,做一个真正的“新义乌人”。哈力由衷地说:“这儿就是我的家,我不会离开这儿了。”

  4月18日晚上,我们走进了哈力居住的鸡鸣山社区,这里生活着来自26个国家的189位外国朋友。在社区办公室,墙上的服务承诺是用中、英两种文字标注的。来自巴基斯坦的萨利姆告诉我们,义乌人民非常热情友好,生活在这里感觉很方便。

  如今,义乌与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着贸易往来,常驻义乌的外商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计8000多人,外来人口有100万之多。

  蓝天之高任飞翔,沧海之阔任遨游。开放的文化特性营造了宽容的社会环境,义乌人正是以这种开放的胸襟不断汲取各种优秀的外来文化,吸纳来自各国的商人和投资者,聚沙成塔,积少成多,使经济获得一次又一次飞跃。    

  “多一个球场,少一个赌场。”物质生活日益提高的义乌人正在追求精神生活的富有

  文化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源动力,而经济的发展又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义乌人在富裕起来以后,开始关注精神生活的“脱贫”。

  4月19日清晨6时许,年近七旬的城西街道七一村村民陈宝莲来到村里的文化广场做健身操。和她一样来晨练的村民有100多人,广场里煞是热闹。上午和下午,陈宝莲又来这儿和10多位村民一起打柔力球。晚上的活动更为丰富,成百上千的群众聚集在广场里,跳舞、唱歌、打腰鼓,汇成了一个欢乐的海洋。

  丰富的文化活动让陈宝莲红光满面,精神抖擞。她笑着说:“我就像上下班一样,家里没事就来了。”她还参加了村里的农民老年合唱团,第一次正式排练时特地染黑了头发,化了淡妆,抹了口红。回家时老伴还以为看花了眼,第二天乐呵呵地对村干部说,文化活动搞得好,让老太婆也变年轻了。

  七一村村委会主任何仲连告诉记者,村里有200多位老年人,外来人口有2000多。以前没有什么文化设施,村民们常常聚众赌博,风气非常不好。去年,村里投资建起了文化广场、篮球场、图书室等一批文化设施,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更为可喜的是,带来了人们精神风貌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何仲连说:“以前我们村里的棋牌室生意很红火,现在有了这么好的场地,大家都来搞文化活动。棋牌室都关门了。”

  义乌市委书记楼国华说:“文化要建立在牢固的经济基础之上。经济发展了,文化也不能落后。”近年来,义乌对文教事业投入了大量资金。从2001年起,财政每年对教育的投入都在5亿元以上,各类培训机构已达100多家。普及农村文化设施和场地,并积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目前广播电视实现了全覆盖,80%以上的行政村和社区建成了灯光球场和健身场所。

  “多一个球场,少一个赌场。”有了设施和场地,义乌城乡的文化活动蓬勃开展。而文化的熏陶又改变着义乌人的生活,更新了社会风气,提升人们的整体素质。同时,通过创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生态城市、城乡卫生大整治、文明礼仪劝导活动等载体,使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获得了一种普遍的认同感,树立起了需要不止一代人方能建立的文明礼仪和行为规范。

  义乌这个“农民城市”在短短的几年间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地的同志告诉我们一件事情,几年前义乌举办国际小商品博览会,数万盆鲜花摆放在宾王路上,5天过后竟一盆不少。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