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州中学的应急预案中,学校为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了详尽的应对措施,有的还附有路线示意图,但该校副校长吴君宏告诉记者,他们还需要做好随时增加预案内容的准备。
“原本以为预案考虑得很完备,一进行实际演练就发现问题了。”去年夏天,由于温州市电力紧张,温州中学屡屡出现停电事件。作为一个拥有2600多名学生的全寄宿制学校,要保证每一位学生的安全,在短时间里有序疏散,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第一次停电给了我们一个教训,必须在停电时保证广播的电力供应。”随着预案的一次次实施,温州中学逐渐找到了最佳方案。为了让学生在视线不好的情况下找到正确的疏散路线,学校把学生每天出操的路线设计成了疏散路线。这样,出操成了疏散演练。吴君宏说,如今的疏散路线,可以保证所有学生在7分钟内完成集合。
对于预案的演练,在《浙江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有了明确的规定:省级有关部门(单位)应结合工作实际,每年对应急预案进行一次演练。通过演练,发现应急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根据这一规定,每个应急预案每年都会有被修订的可能。
“我们的应急预案没有最终方案,只有最新方案。”温岭水利局防办主任潘如雪告诉记者,如今温岭900多个村都已建立了防台防洪的应急预案,但修改预案的工作一直没有停止过。在去年的演练中,水利局的工作人员就发现了不少问题。“我们在预案中为村民详细规划了转移路线,但是具体哪家被转移到哪里,哪家安置户负责哪些村民,这些内容还是没有落实到位。”
不久,在各村最新修改的预案中,增加了一份台账,上面详细写明了每一户需要转移家庭所对应的安置户,户名和地址也进行不断更新。潘如雪说,有了这份台账,一个8000多人乡镇的转移工作,只需要半天时间。
“2006年将是一个应急预案的宣传、培训、演练年,应急预案体系的全面实施才刚刚开始。”此次预案的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期待能在不久后的实际操作中,对此次建立的应急预案体系进行一次全面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