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韩国在“出口立国”的战略指导下,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汉江奇迹”,1980年人均GDP达到1592美元。韩国盛昌公司社长朴性淳回忆说,当时他们的实际生活水平并不高。一般家庭能看上黑白电视就不错了,电冰箱还是紧俏货,医保什么的,连听说都没听说过。
这时,韩国经济却突然陷入困境。1980年第一次出现了负增长。政府主导型增长模式的弊端开始显现,资源分配不均、通货膨胀、不动产投机等在高速增长时期被掩盖的问题逐步暴露出来。1979年10月,朴正熙总统被暗杀。1980年5月,光州举行武装起义,社会动荡让韩国经济雪上加霜。
韩国开发研究院前院长具本湖说,韩国经济的发展历史证明,当人均GDP达到1500美元时,随着国家产业化速度的加快,经济发展的确遇到了一个瓶颈,这同时预示着经济变革即将到来。
1981年,全斗焕总统上台后,对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变革,提出了“安定化、开放化和自律化”的“三化”方针。“安定化”措施包括:改变拼资源、高能耗的“扩大至上”经济政策,开始注重效益,限制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力求资源配置合理化。“开放化”的措施是,大力引进国外资本和技术,以增强本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在“自律化”方面,韩国把昔日政府主导的模式转变为市场主导模式;减少对大企业的特别优惠,限制垄断,扶植和保护中小企业;把“大政府”改为“小政府”,其职能主要是为经济发展服务。
新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缩小贫富差别和提高农民收入。上世纪70年代,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韩国出现了较大的贫富差距。随着产业化的迅速实现,农业被远远抛在后面。为实现社会的均衡发展,韩国在农村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新村运动”,政府在政策和财政上反哺农业,农业得以迅速发展。
由于韩国及时转变和调整了发展战略,使得韩国经济成功跨越了这一道坎。据韩国开发院统计,从1983年至1988年,韩国经济再次进入高速增长期,年均增长率达10%以上。人均GDP也从1980年的1592美元,跃升到1988年的4040美元。这8年来农民的户均收入每年平均增长都在15%左右。
具本湖前院长深有体会地说,人均GDP达到1500美元是一个标志线,意味着韩国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行列迈进。要逾越这道坎,关键是能否实施经济增长模式的变革,让国民生活有质的提高。
(据《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