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后,巴西政府通过推行“进口替代战略”、“高增长战略”,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在上世纪70年代,巴西经济增长率连续数年高达10%以上,人均GDP也很快达到并超过了1500美元。
这一阶段被誉为“巴西奇迹”。但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之后,巴西国民经济出现了一些越来越明显的结构性的失衡。上世纪80年代,巴西经济开始滑坡,增长率低下,有的年份甚至是负增长。巴西人把上世纪80年代称为“失去的十年”。直到现在,巴西经济还是起伏不定,始终复苏乏力。
巴西圣保罗大学的席瓦尔教授说,巴西经济当时出现滑坡的最大原因是政府过于依赖巨额外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国际金融市场资金充裕,很容易借到钱。巴西政府却把贷款大都用来兴建耗资巨大、收益期长的工程项目。1982年,巴西外债总额达701亿美元,国际储备却只有40亿美元,庞大的外债让巴西不堪重负,其国际地位受到了很大削弱,被人戏称为“永远的潜力大国”。
与此同时,政府对社会公平的忽视导致两极分化日益严重。巴西在工业化过程中,由于土改不彻底,使得绝大部分土地被少数大地主控制。没有土地的农民只能涌入城市,但大城市并没有能力接纳这么多没什么技术的农民,很多人都沦为城市贫民。圣诞节那天,记者还在住所附近的一个路口,碰到一家五口人举着一个写着自己悲惨遭遇的牌子,向路人乞讨。很多大城市郊区的山包上都建有密密麻麻、层层叠叠的贫民区,它们与市区的高楼大厦形成了强烈反差。两极分化的一个后果就是治安状况恶化,在巴西的城市里,抢劫案件屡见不鲜,这也是外资不敢进入巴西的一个重要原因。
巴西政府采取过土地改革、提高工人最低工资、增加穷人的福利待遇、对落后地区给予财政补贴等一系列政策,但是收效甚微。席瓦尔教授说,政府应该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当机立断采取经济调控和税收两大武器,来避免两极分化。等到现在再回过头来补救,难度就要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