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的“新”,新在农村的建设要体现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以发展为基础,以统筹为手段,以和谐为目标,结合当地实际,真正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落实到各项农村工作之中。具体包括六个方面内容:新村庄、新环境、新经济、新农民、新风尚和强班子。新村庄是前提,新环境是核心,新经济是基础,新农民是根本,新风尚是灵魂,强班子是保障,“一强五新”共同建设现代“新农村”。
分批实施,建设“新村庄”。新农村首先应该是布局有序、规划科学、整洁美观,能体现地域风情、文化内涵、时代特征。从实践来看,建设新村,全面开展村庄整理,可综合采取包装一批,拆除一批,结合移民下山脱贫迁移一批,结合特色建筑和文化古迹保留一批以及通过规范设计、科学规划新建一批来提升农房的建设品位。
梯度推进,创造“新环境”。环境质量,关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从保护农村自然环境和发展文化的角度,改善提升农民的生产生活和农村的生态环境,重点是优化布局,充分体现规划的龙头地位,在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民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村庄布局要突出体现以人为本、农居特色、地形地貌、文化内涵和城乡有机结合。
多轮驱动,发展“新经济”。经济是物质基础,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日子好过了,现代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才会更加牢固。根本是促发展,既要抓民营经济二次创业、发展提升,更要抓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解决农户一家一户办不了的事。发展集体经济要有新思路,通过资产盘活、兴办实业、资源开发、资本经营等多种形式来富裕农民。
教育培训,造就“新农民”。新农村要靠人去建设和创造,农民的素质决定着农村能否安定祥和、欣欣向荣。我们要从解放人的思想观念、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转变人的生活方式、改变人的不良习惯入手,着力提升农村文明程度,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法制意识和综合素质。
文化搭台,营造“新风尚”。就是要移风易俗,以传播先进文化为抓手,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加强公共文化、公用设施的硬件建设;组织实施文明村、卫生村、文化特色村、生态示范村、绿化示范村、民主法制村等创建活动,倡导健康向上、文明进取的人文精神,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多措并举,建好“强班子”。村级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落脚点,必须切实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三农”工作是当前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政重心应自觉下移,通过有力的领导,切实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提高村班子新形势下开展各项工作的能力,增强村级班子贯彻执行各项农村政策的本领,增强民主管理、依法办事的本领,增强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的本领,增强做好群众工作、建设和谐农村的本领。
(作者为诸暨市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