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1月5日讯 (记者 秦军 通讯员 吴婧 于伟) 躺在省中医院透明的无菌舱里,11岁的小磊微笑着向我们竖起两根手指,打了个“V”字型的手势,那份童真和快乐令人动容。小磊是杭州的一位小学生,因患白血病,刚于两周前进行了骨髓移植手术,再过半个月,他就可以顺利出舱了。
与全国400多万白血病人比起来,小磊是幸运的,他的幸运来自于湖南一位大学生的爱心捐赠。
2005年6月,小磊被查出患有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如果不进行骨髓移植,这种恶性程度很高的白血病患者在一年内的死亡率超过80%。经过紧急查询,在拥有30万人份资料的中华造血干细胞库里,小磊找到了唯一一位与他配型完全吻合的志愿献“髓”者——湖南大学一位学生。这位大学生在获悉情况后,毫不犹豫地为小磊捐献了50毫升造血干细胞(骨髓的主要成分),重新点燃了小磊的生命之火。
在我省,具有奉献精神的志愿献“髓”者,目前也越来越多。
2005年12月,就在小磊接受骨髓移植的同时,我省杭钢集团职工张英华的造血干细胞也被输入到一位北京白血病患者身上,他成为浙江第六位非亲缘性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中国农行浙江省分行的章焱是我省首位非亲缘性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是在看到一篇报道后主动报名献“髓”的。“那篇报道讲述了一名白血病患者与上海一位大学生配型成功,但遭大学生家人反对,最后,病人家属在台湾找到了捐髓的志愿者,可就在志愿者采集造血干细胞的那天,那个白血病人却去世了。”震动之余,章焱立刻打的赶到省红十字会去报名。2003年底,章焱的造血干细胞成功地挽救了一位北京白血病人的生命。
2005年5月8日,杭州市发起了“捐献骨髓,关爱生命”的倡议后,当天报名捐髓的杭州市民就达到300余人。许多大学生还把加入中华骨髓库作为特殊的团队活动。目前,随着宣传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浙江人开始加入到献髓行列中来。据悉,在2001年,中华造血干细胞库浙江分库只有不到1000人的资料,目前已有7000人加入到这一资料库中,仅在2005年就有3000人,并已有6人为陌生的白血病人捐献了造血干细胞。社会各界人士的踊跃献“髓”让不少白血病人绝境逢生。
“目前,我国造血干细胞库的总人份资料已达到30万,但与美国多达460万和欧洲多达370万人份的资料比起来,我们还远远不够,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捐献骨髓的这一行列中来,让更多的白血病人得到救治。”省红十字会负责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的朱春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