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文教科卫新闻
3  4  
PDF 版
志愿捐髓让白血病人绝境逢生
给亲人写封家书吧
地球细菌“感染”火星
年年岁岁 风情醉人
语林啄木鸟《咬文嚼字》 一月首“咬”央视荧屏
知识因传播而美丽
玉器并非良渚文化唯一代表器物
莫扎特诞辰250周年 系列纪念活动将举行
水凝胶隆胸可引起严重不良事件
2006年的第一场雪
美院学生作品 走进寻常人家
病人“自产”疫苗“追杀”肿瘤细胞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过年了,
给亲人写封家书吧
本报记者 刘 慧
  当今社会,手机、电话、网络等现代交流方式兴盛。中国移动电话用户目前已超过1.8亿,至少有5500万用户把手机短信作为日常的通信方式,而传统书信交流日渐式微,如今还有多少人在写家书?

  今天,记者在杭州文一路上的翠苑邮局,正巧碰上一位叫王宏建的大伯给在西安读书的儿子寄信,信封上那端正的楷书让人顿觉眼前一亮。王大伯感叹:读大学的儿子平时都习惯用电话联络,多年未写家信。回想自己读大学那会儿,对远方来信的翘首期盼和阅读之后的畅快淋漓,至今念念不忘。“有些书信我至今还保留着呢。”因为对家书的珍爱,儿子上大学后,王大伯坚持用笔给儿子写信。

  电子通信虽然便捷,但远不能和书信那种回味悠远的意境相比。就在前些天,做编辑的王女士收到了远在北京读书的女儿寄来的第三封家书。她说:“虽然平时也经常电话联络,但收到家书的感觉还是不一样。读信的时候,我想的是女儿一笔一画写信时对家的思念,感受到的是女儿愿意为父母花时间的孝心,当然也看到了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女儿思想上细微的变化。”王女士把女儿的来信都保存起来,想念女儿时,就拿出来读一读。

  一封家书,就是一段历史,草根家书就是民间书写的历史。家书浸透着时代的记忆和亲情,优秀的家书包涵着亲情、修身、伦理、礼仪、教化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历史上留下来的许多家书如今已经成为珍贵的史料,如果没有家书,我们今天就读不到《傅雷家书》这样意义深刻、文笔流畅的名著。

  今天已非“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动乱年代,但对来自云贵川及大西北等偏僻地方的民工来说,手写书信也同样弥足珍贵。在武林广场的邮局里,几位准备今年不回家过年的民工,正商量着往贵州老家寄钱。“我们那儿至今不通电话,顺便替同乡写几封短信,给家人报个平安。”民工徐勤立这样告诉记者。

  也许有人认为,网络沟通也是情感和信息交流的方式,效果不会比传统家书逊色,何况,电话和网络既方便又快捷,但是,你有没有想到家中的亲人是如何为你牵肠挂肚,一封家书,可以给他们带来多少安慰和快乐。电话虽快,但是不能保存下来时时展读,不能像书信一样在家人的手中流转。短信虽然也能报平安,但哪里能像书信那样尽情地抒发对家人的思念?

  你有多久没给家人写信了?过年了,请给远方的爸爸妈妈、兄弟姐妹、亲戚朋友写封家书吧!    (本报杭州1月5日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