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园就是尊重自然”
在丽水,情牵国家公园
傅静之 杨 吟 何小兵
在繁华富庶的浙江,除了平原和滨海,还有一片原始秘境同样令人迷醉。这里,是瓯江和闽江的源头;这里,有保护完好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也是百山祖冷杉、白颈长尾雉、黑麂等中国珍稀濒危物种的“基因保护地”。
这里,就是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候选区百山祖园区。
以保护为主,推进一系列围绕“国家公园+”展开的机制创新,坚持“园内顶格保护、园外联动发展”;出台《百山祖园区全域联动发展专项规划》,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候选区百山祖园区久久为功,为将这里打造成全国独一无二的国家公园,献出了坚毅笃行的“丽水之干”。
独特生态全球瞩目
走进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候选区百山祖园区,静默如迷的森林覆盖群山,优势群落丰富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延绵千里;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390座,浙江海拔1800米以上10座山峰均坐落于此;全球稀有的中亚热带低海拔原生性常绿阔叶林,在此大面积生长;世界濒危的12种植物之一百山祖冷杉野外繁殖4000余株,在这里实现了回归;迄今为止亚洲最古老的两颗锆石,在这里发现;这里有着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少有的原生性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是华东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这里是我国17个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之一,2102种维管束植物、632种大型真菌在此舒展身姿,416种脊椎动物、2205种昆虫在此生活繁衍,是我国华东的"菌物王国"。
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正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它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基因等多个层次,是宝贵的自然财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基础。随着创建国家公园进程的推进,百山祖角蟾、凤阳巨基叶蜂、百山祖元蘑等一批全球新物种近年来相继在这里被发现;曾于1982年被宣布灭绝的阳彩臂金龟也在百山祖多次出现……园区内物种逐年增多,它们不但丰富了这里的生物种类,更是这处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提升的最好佐证。
百山祖园区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科研的上佳平台,吸引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大自然保护协会等一大批中外科研机构和国际志愿组织相继在这里开展科考工作,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专家学者纷纷来到这里参与研究。
以成功创建国家公园为契机,丽水正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定期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推进县域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
绿色宝藏用心守护
为守护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美美与共的“绿色宝藏”,百山祖园区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广大农民、企业主动为生态让路,创新推出“国家公园+地役权”“国家公园+绿色金融”等系列“国家公园+”模式,用一系列生动实践体现“国家公园就是尊重自然”。
“现在关停!”2020年7月4日,随着一声令下,两台机组的停机按钮被按下,位于百山祖园区核心区已运营15年的景宁县英川镇金坑洋水电站正式停产,标志着百山祖园区内所有矿产水电类生产性活动已全部停止。
制定出台国家公园生态搬迁政策体系,以优惠政策引导农户自愿生态搬迁。截至目前,百山祖园区核心保护区内31户98人已全部主动搬迁,搬迁率达100%。
由于百山祖园区80%的林地属于集体,园区就打破常规,推出集体林地地役权改革,限定国家公园范围内集体林地的生产经营活动,通过生态补偿方式实现了对自然资源的统一监管,仅用了6个月时间就全面完成了这项改革,成功拿到了全国首本集体林地地役权证,使得园区内3.23万村民年均可获集体林地地役权补偿收入2900余万元,村集体年经济收入新增20万元以上。
园区率先探索集体林地地役权收益质押贷款,破解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等系列难题,进一步拓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融资渠道,累计发放林地地役权收益质押贷款1.36亿元,香菇人工栽培、灵芝仿生种植、苔藓文化等特色产业逐渐做大做强,实现群众在家门口增收致富的同时,有力推动了丽水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山区样板的建设。
发挥护林员、国家公园管理员、野生动物保护员作用,率先建立“三员管护”制度;开发“云值守”“江浙之巅”国家公园数字孪生等应用场景,建立无人机管护队伍——“百山神鹰飞行队”,构建天地空一体化生态防护网;率先出台全域联动发展规划,提出“园内严格保护、园外联动发展”的原则,百山祖园区正积极构建“国家公园保护控制区+辐射带动区+联动发展”三层级的全域联动发展格局。
生态赋能文化铸魂
既保存最珍贵的自然遗产,也传承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百山祖园区不仅有着罕见珍稀的各种生态资源,这里也是中国多元文化的展示地。历经岁月变迁,吴越文化在此孕育,浙、徽、赣、闽等多地文化在此汇聚,森林文化、湿地文化、养生文化和香菇文化、青瓷文化、宝剑文化、廊桥文化、畲族文化在此交相辉映。3项世界级文化遗产、1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9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我们与前人隔空相望、一脉相承。“浙江庆元林—菇共育系统”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用自然的馈赠向世界述说着中国人与大自然的相处之道。
随着国家公园野外博物馆、科普馆、自然教育中心、中学生物馆等一批自然教育项目的落地,来自五湖四海的访客们有了全面的科普、生态、文化体验平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研学身影前来打卡。
“国家公园就是尊重自然”。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让这条富有浙江特色的国家公园创建之路越发明晰,也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集体林占比高的地方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打磨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浙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