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阅读

文章导航

原创诗集《秋夜的诗话》:

诗歌,是心灵的放飞和翱翔

  本报讯 (记者 严粒粒) 桂子飘香,清香满人间;枫叶渐红,溢彩于天地。秋天,风光盎然的季节,每一个角落都蕴藏着诗意。

  继《春天的记忆》之后,王永昌的第二本原创诗集《秋夜的诗话》新书发布会近日在杭州(电子)图书市场举行。该书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王永昌,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长,笔名“竺泉”。他的身份多重——既是一位曾长期工作在党政一线的领导干部,也是一位在哲学领域有着深厚积淀的学者。

  《哲学世界漫步》《走在山坡上的中国》《论人化世界》《问道浙商》《华为:磨难与智慧》……如果说,这一众早前出版的著作,展现了作者理性的一面,那么,此次出版的《秋夜的诗话》则呈现了一个“过来人”的感性。

  “人的思维、情感是多元的。对我来说,创作诗歌是我心灵的一种放松,也可以说是心灵的放飞和翱翔。”怀抱着这种心情,王永昌将《秋夜的诗话》分为生命境遇与思考、讴歌火红时代、秋日写意抒怀、描绘情爱思恋、追忆少年时光五个部分,共50首诗。一字一句中,蕴含着作者对生之所遇的赞美、对心之所向的陶然。

  《秋夜的诗话》是一本结合当代生活与真实体验的作品。其中不乏具有时代感的内容。例如,《为了相见在春天》《樱花雨》《我与你 在一起》等是献给抗击疫情前线的医务人员们的真情挚语;《红船向太阳》《令人向往的青山村》等诗篇,让我们在字里行间聆听时代前行、祖国巨变的足音……这些诗篇将当代体验和现实情感结合,是诗人对生活的忠实记录,也蕴含着人生的深刻思索。

  与此同时,《秋夜的诗话》也是一本非常亲切的“小书”。翻开扉页,映入眼帘的不是名人作序。王永昌将这重要的部分,留给了自己的孙子琨琨专门创作的画作。鲜明的色彩,以及这份爷孙之情,都为秋日与诗歌增添了生机与生气。此外,《秋夜的诗话》不仅仅有宏大而深沉的主题,也有《月亮婆婆也笑了》《深夜啼叫的鸟》等专门写给孩子们的充满童话色彩的诗句。如此一来,王永昌的形象已然不仅是一位学者、干部,更是一位普通的、对着后辈有着深深关爱的普通老人。

  这样一位作者形象,更拉近了大众与诗歌的距离。

  尽管诗作早已屡屡现身各大知名报刊,也出过不止一部诗集,王永昌仍谦逊地表示“诗歌创作只是业余爱好”,也并不想自诩为“诗人”。

  他相信“诗歌本质是人的一种情感的艺术表达,诗歌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丰富我们的情感世界,提高生活的诗意”,也鼓励大家都能尝试写写诗歌,因为“诗与远方都是人生所需要的”渴望与慰藉。

  情感是诗歌的根本,也是诗歌表现力和感染力所在。这份真挚,也给予每一位你我执笔抒情勇气——诗歌从来不必是高高在上的布道或是水晶象牙,也可以是常伴左右的温暖灯光,轻诉着我们的喜怒哀乐,所见所闻。

  值得一提的是,《秋夜的诗话》中,每首诗的后面都有一个创作过程附记和鉴赏点评。言简意赅的内容,帮助读者读懂“背后的故事”。这不仅有助于提升阅读体验,还能让读者获取更多的信息和启示。此外,该书经由杭州美通香薰集团专门作了薰香工艺处理,散发桂香,为秋日书香增添一分真切感受。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ICP备:浙B2-20080242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0628号

浙江日报 阅读 00008 诗歌,是心灵的放飞和翱翔 2024-11-08 27171605 2 2024年11月0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