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化农创村里,百年学科与未来乡村双向奔赴
“浙大卡特”助力城乡融合
胡俊翔 茅 锐
2023年,一个“发达省会城市近郊农村现代化的课题”吸引了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浙大卡特”)科研团队。民营企业传化集团想在杭州市萧山区浦阳镇打造“谢径安”农创村,希望“浙大卡特”在产业布局规划和发展成效评价方面提供智力支持。“谢径安”是“政企智村农”多方主体的共同奔赴,如同一颗投入浦阳江的“石子”,泛起了农业科创、村民共富、公益普惠的阵阵涟漪。
依托民营经济的村企合作和市场化运作是浙江推动农村发展的有生力量,也是浙江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省域先行的重要保障。浙江智库面临的一个新兴课题,就是如何助力民营经济参与乡村全面振兴、探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作为首轮浙江省新型智库建设期满评估优秀智库,“浙大卡特”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智库力量带来了又一次创新探索。该团队依托国家级重大课题围绕“谢径安”开展的工作,在省社科联等单位主办的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基层行(2024)智库实践活动中,入选了“城乡融合与区域协调发展”基层单元优秀案例。
“作为新时代的农经智库,我们要深入校地企平台一线,扎根祖国乡村大地,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贡献浙大智慧、提供浙大方案。”“浙大卡特”院长钱文荣说。“浙大卡特”系教育部首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家“985”工程人文社会科学(A类)创新基地,成立以来,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了农村发展理论与政策、农业产业发展与制度、食物经济与农商管理、资源经济与环境管理等研究方向,确立了“‘浙大卡特’为品牌、基地为平台、项目为纽带、制度为保障”的运行机制,在浙江“三农”改革发展实践中留下了诸多智库成果。
打造国家“三农”研究高端平台和智库,面向国家“三农”重大问题和重大战略,组织团队开展攻关研究,是长期以来“浙大卡特”研究“三农”问题的特点和亮点。“浙大卡特”建立了农民合作组织、农业品牌、农村电商3个研究中心,汇聚了几十位来自各领域的专家,协调解决组织化、品牌化、电商化等中国“三农”发展的难点痛点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形成农业品牌、拓展营销渠道,推进小农与现代农业衔接。
大平台谋划大项目,大项目凝聚大团队。如此的良性循环,受益的不仅仅是“浙大卡特”本身。浙大的农经学科和“三农”研究借由“浙大卡特”建立在了一个层次更高、力量更强和包容开放的研究平台基础上。比如在湖州,“浙大卡特”依托浙江大学师资力量、发挥多学科协同优势,全面参与湖州市新农村建设行动方案,系统总结了把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的安吉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并参与编制《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这标志着由浙大农经学科团队参与的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实践正式推向全国。
未来,“浙大卡特”将继续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浙江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进一步推动学术研究与智库研究深度融合,力争取得更多更高质量的学术与智库成果,为中央有关部门和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也为高水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