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钱塘江

太湖二记

  溇 港

  那是很古老的年代,太湖周围的沼泽滩涂上,你们蹲成了一群大小不一的水洼泥坑。终日与泥鳅螃蟹鱼虾为伍,与弥漫无涯的菰草野苇伴眠,与小小萤火虫亲切聊天。

  这就是溇港的雏形吗?从原始社会到新石器时代,再到春秋战国,狂风暴雨,山崩海啸,太湖平原时而成为汪洋,时而变为滩涂。我们的先民穿着用树叶菰草扎成的箬笠蓑衣,赤着双脚,握着石斧石锄,简陋的铁木农具,在泥泞浅岸上日夜劳作、号呼、争斗,掘通一洼洼泥坑水潭。挖通、连接一处处污沟水渠,把河水引流低处,引向太湖,引向长江,引向东海。

  呵,溇港,你们就是这块土地上的血管与经脉吗?先民一代接一代地疏浚梳理,走过秦汉三国六朝,走到唐代宋朝,连通一条条横塘纵浦,筑成了完整的水利工程,著名的漕运系统、桑基鱼塘。官府设置的巡检司、撩浅军,保障了太湖溇港的延续管理,溇港区域成了“苏湖熟,天下足”的核心,沃野良田,岁多丰稔。

  “大白诸沈安,罗大新泾潘”,太湖沿岸有七十二溇港,智慧的先民把它们编成了朗朗上口的地名歌谣,而且有长兴、吴兴、吴江的多个版本,这才是水灵灵的溇港文化呵。

  呵,溇港,或许你是世界上最窄小的河道,曾经那么渺小,地理书上找不到你的名号。而你背负使命穿越千年,至今保存完好,仍在发挥不可替代的功用。2016年,太湖溇港成功申遗,随之被公布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连同她的村庄,连同她的古桥。

  荻 塘

  荻塘,浙江、江苏两个省的文物保护单位,是湖州通往东方大都市的水陆航道,而水路被誉为长湖申运河的黄金水道。

  白天,载重数百上千吨的驳轮,似一条条长龙在运河里穿游。夜间,它们鸣起悠长的汽笛,点亮星星般的灯光,在塘河里闪耀。荻塘北岸,曾经沿途设有驿站的官道,今天则被冠名为318国道。它被新时代拉长了,东起上海,拉长至西藏日喀则市的远方。

  你知道荻塘的由来吗?她是缀满艰辛、背负沉重一路走来,走来。古时候,钱塘江洪水凶猛,湖州地势低洼深受其害。太湖南岸菰草弥望,人烟稀少。上游洪水直泻而来,仅几条小溇港来不及泄洪,成片农田村庄变为泽国,人民流离失所,背井离乡。

  晋永和年间,殷康任吴兴郡太守,积下了千秋的功德。这位来自河南的官员,布衣芒鞋,带着随从踏遍吴兴调查考察,发现洪灾是平野阻塞,引流不畅。殷长官发动民众开挖横塘,自吴兴城东至南浔百余里,洪水被分流了,流入太湖,流入东海,散作千溪遍万家。

  这是多么浩大的工程啊。因两岸多荻草,被命名为荻塘。塘成之日,殷太守站立堤岸抚髯大笑,这笑声传颂了千年,镌入了古城的历史文献。

  时光走过了三百年,唐代于頔担任湖州刺史,他来自中原地区,与殷康太守同乡。于长官上任伊始,行遍辖境,体察民情,发现水灾是荻塘年久失修,中途淤塞严重。贞元八年(792),于刺史大规模发动民众修筑荻塘,完缮堤防,列树道侧,溉田千顷。民颂其德,改称“頔塘”。有诗云:“当年于頔刺湖州,曾筑长堤捍逆水。”

  岁月流淌。荻塘经受了历代的天灾与战乱,经过无数次的拓挖与浚疏。清末民初,各种轮船驶入塘河,溅起的阵阵激浪击坍泥堤。民国十二年,南浔“四象”家族庞莱臣等乡绅发起重修荻塘,官府与民众响应,改泥堤为石帮岸。历时五年,场面壮观,终于施工告成。旧馆老衔上的碑亭内,那座石碑密密麻麻记述了修塘工事,乡绅业绩,千秋丰功。

  “远近橹声驰水面,东西帆影落村心。”旧时的橹声帆影远去了,荻水追逐时代大潮悠悠东流。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03 太湖二记 2024-10-13 浙江日报2024-10-1300006 2 2024年10月1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