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理论周刊

深刻领悟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决维护社会稳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数十次提及创新和发展“枫桥经验”。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赋予“枫桥经验”新的时代内涵和历史使命,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根本遵循。

  “枫桥经验”从“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发展为“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解决群众自己的事情,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在实践中形成了“群众唱主角,干部来引导,德法加智治,有事当地了”的新时代特征。

  新时代“枫桥经验”是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形成的宝贵经验,是预防化解社会风险、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平安和谐的重要法宝。深刻领会和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对于营造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彰显“中国之治”制度优势,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根本保证

  2023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习近平同志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也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重大部署的开局之年。2023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枫桥经验”发源地诸暨市枫桥镇,参观枫桥经验陈列馆,指出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高党在基层治理中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把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好、合理诉求解决好、智慧力量凝聚好。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也是“枫桥经验”产生、发展、创新的根本保证。“枫桥经验”是新中国在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经验,“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已经写入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和党的二十大报告。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要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建引领,真正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社会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善于把党的领导这一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

  新时代“枫桥经验”集中体现了党处理问题、化解矛盾的政策策略。2003年11月25日,在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40周年暨创新“枫桥经验”大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创新“枫桥经验”,必须相信依靠群众,在执政为民中践行根本宗旨。2013年10月9日,在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50周年大会召开前,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2023年9月20日,在重温“枫桥经验”诞生、演进、发展的历程后,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这里面有我们党处理问题、化解矛盾的政策策略,就是要走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把体现人民意志、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始终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来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起和谐的党群政群干群关系,实现社会的平安和谐、国家的长治久安,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人民的创造伟力,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价值

  新时代“枫桥经验”是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社会治理方案,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方法论。新时代“枫桥经验”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建引领、社会协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坚持依靠群众,创新群众工作方法,不断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善于运用矛盾法则化解矛盾,善于运用基层民主的办法解决基层矛盾;坚持依法治理,建立预防性法律制度,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解决问题;坚持“大抓基础、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治理体系,筑牢基层社会治理的第一道防线;坚持科技支撑、数字赋能,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新时代“枫桥经验”已经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张“金名片”。

  新时代“枫桥经验”创立了中国式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形态。新时代“枫桥经验”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牢牢抓住基层基础,最大限度地把矛盾风险防范化解在基层;“枫桥经验”将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作为创新发展的基本点,成为依靠群众进行社会基层治理创新的代名词;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证明,要适应时代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夯实基层基础,善于在法治轨道上化解矛盾纠纷。“枫桥经验”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丰富发展,从“一地之计”到“一国之策”,越来越深入地融入“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为书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实现“中国之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理论意义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枫桥经验”在弘扬传统中不断创新发展,在与时俱进中不断丰富时代内涵,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基层社会治理之路,推动实现了“中国之治”。

  习近平同志关于创新发展“枫桥经验”的系列重要论述,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是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根本遵循。要善于将党的创新理论与基层治理实践相结合,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善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为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创新推动社会治理理论的创新,实现了从社会管制到社会管理再到社会治理的历史性飞跃,深刻回答了社会治理中的重大时代问题,为正确处理好活力与秩序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经验。要紧紧围绕“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中“坚持什么、发展什么”“怎么坚持、怎么发展”这两个基本问题不断深化理论研究,加强对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学理性阐释、学术性表达、体系化构建,赋予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大的生命力和磅礴的实践伟力,为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理论贡献智慧和力量。

  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世界影响

  “枫桥经验”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创新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枫桥经验”是社会治理的中国经验,在全球治理中彰显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中华民族“礼之用,和为贵”理念,和谐、和平、和睦、祥和“礼治秩序”的社会理想,为“枫桥经验”的产生和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生长基因。“枫桥经验”熔铸于中国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创造的革命文化,早在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就大力倡导体现群众路线的“马锡五审判方式”,即将审判与调解相结合,在审判中依靠群众、调查研究,解决并纠正疑难与错案,使群众在审判活动中得到教育,把矛盾化解在基层。60年来,“枫桥经验”的每一次创新发展,又都促进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文化相融合,与现代法治体系、社会治理体系相协调。可以说,新时代“枫桥经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新时代“枫桥经验”中的理念、规则、制度、方法等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具有世界性的普遍意义。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创造性地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推动构建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一种非诉讼争端和纠纷解决机制,在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与共同繁荣方面提供了可供选择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要坚持全球事务由各国人民商量着办,在《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的框架下,以协商代替胁迫、以对话代替对抗来解决地区冲突、维护世界和平,以利益交融、互利合作来解决国际贸易和经济纠纷,促进世界繁荣和全球经济发展。

  【作者为浙江省新时代枫桥经验研究院院长】


浙江日报 理论周刊 00008 深刻领悟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价值意蕴 2024-01-29 浙江日报2024-01-2900006 2 2024年01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