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理论周刊

持续优化“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环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尽管向“专精特新”发展已成为浙江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但浙江“专精特新”企业在产业布局、创新质量、要素保障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不足。推动浙江“专精特新”企业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企业成长的政策环境、产业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和要素环境。

  打造梯度化、集成式的政策环境,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全过程培育。按照“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成长路径,构建从孵化培育、快速成长到发展壮大的全生命周期梯度培育体系。坚持梯度化培育原则,扩大培育基本盘,分层筛选建立培育库,逐家进行诊断培育,明确成长路径和支持举措,实现对标提升;建立企业梯度成长评价机制,按照“一企一档”“一年一评”,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让政策支持效能最大化。坚持集成式赋能原则,以经信部门为牵头部门,推进跨部门协同,协同发布集成化、定制化的政策支持体系,集中破解“专精特新”企业成长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融资问题、人才问题、土地问题等,帮助企业跨越成长鸿沟、实现梯度攀升。

  强化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提高“专精特新”企业创新质量。从整链优势重塑的角度看,要引导培育多“链主”企业并存的产业链体系,防止单一“链主”企业所带来的产业链风险,形成多“链主”良性竞争和协同发展的产业链体系;要推动产业链开放发展,推动链上“专精特新”企业开放创新,与产业链多个“链主”企业开展合作创新,破解单一“链主”依赖所带来的认知锁定风险,构筑“链主+专精特新”双轮驱动的整链优势。从创新生态优化的角度看,要积极构建“产学研用”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加快引育高水平的“链主”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多元创新主体,不断提升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平台能级和开放水平,强化“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的长期主义导向,拓展企业创新的多元知识来源。

  推进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营造“专精特新”企业抱团发展格局。一是提升产业集群发展能级,推进中小集群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依托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小微企业园,整合优质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完善要素供给,增强产业集群协作能力,推动集群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促进“专精特新”企业持续涌现。二是建设“专精特新”产业园,推进“专精特新”企业集群化发展。坚持“亩产论英雄”,盘活低效工业用地,规划建设一批“专精特新”产业园,支持“专精特新”企业以“抱团联建”等方式共建产业园区和总部。三是围绕“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新星”产业和未来产业,引育“专精特新”企业。围绕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集群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培育壮大一批补链强链型“专精特新”企业;聚焦“新星”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强前沿技术的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培育一批潜力型“专精特新”企业。

  坚持“地瓜经济”赋能,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双循环发展。一是推进全面制度型开放,驱动“专精特新”企业技术加速发展。对标高标准国际贸易和投资通行规则,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持续优化产业生态、创新生态。积极导入全球创新要素资源、营造开放竞争格局,驱动“专精特新”企业在要素赋能和竞争压力下加速技术专精发展。二是铺设全域通道,赋能“专精特新”企业触达全球市场。积极推动境外网络布局,构建全球仓储物流、快递配送、流通服务体系;提升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水平,完善基础设施、物流运输、中介服务和配套政策体系。提升内畅外联枢纽节点的能级,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布局建设境外销售渠道、研发机构、生产基地,让浙商以更低成本和更高效率触达全球细分市场,成长为全球瞩目的“隐形冠军”。

  强化要素服务保障,铺设“专精特新”企业持续成长阶梯。一是强化企业家群体建设。弘扬“四千精神”,强化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的舆论导向,激发浙商创新精神。聚焦名校大院强企,靶向招引创业意识强烈的高层次人才,支持高层次人才创业。二是加强财税政策扶持。优化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分配使用,推动设区市、县(市、区)安排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三是加强人才服务保障。深入实施“鲲鹏行动”、省海外引才计划等人才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符合条件的人选申报人才计划,参加职称评审;支持“专精特新”企业与院校开展技能人才订单培养、联合培养。四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参与“一链一策一批”的重点产业链融资促进行动;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推动更多企业到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完善“专精特新”企业融资担保增信机制,实施企业批量化融资增信,按照相关规定降低担保费率。五是实施数字化赋能。发挥行业协会、专家智库等作用,推进“专精特新”企业全流程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经济类“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提升数字赋能、数字管理、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浙江省商务研究院】


浙江日报 理论周刊 00008 持续优化“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环境 2024-01-29 浙江日报2024-01-2900005 2 2024年01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