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理论周刊

发挥国有“链长”企业的产业链循环支撑带动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从全球视野布局产业链供应链建设,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有效推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互贯通,充分发挥国有“链长”企业在产业链循环畅通中的支撑带动作用,启动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稳定水平。

  国家产业安全所急。与传统产业链供应链以工序为分工基础、以产品投入产出相连接不同,现代产业链供应链中的每一个企业都处于可转换的生态位,从而形成共生共享的链式结构。当前国际竞争已经不是产品、企业和产业之间的竞争,本质上已经成为产业链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我们充分发挥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国家的整体优势,展现出强大的抗冲击力和韧性。但也必须承认,当前我国的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还未能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完全相适应。此外,地缘政治冲突、贸易摩擦导致的“断供”风险和产业链外移压力也日益凸显,因此,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

  浙江经济发展所需。作为经济外向型程度较高的省份,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浙江稳经济、稳外贸的关键抓手之一。当前,浙江正聚焦聚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为牵引,大力实施“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打造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强省、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打造安全稳定的现代化产业链供应链,提高产业链与创新链、资金链和人才链嵌入的紧密度,实现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全过程高效协同,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已成为必需。2023年10月召开的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暨深入推进“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促进产供销一体融合,着力构建“大中小+上下游”共生共荣的产业生态。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正加速深化推进,浙江应借力长三角地区产业体系完备和配套能力强的优势,加强产业合作,延伸“地瓜”藤蔓,掌握核心关键节点,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稳定水平。

  企业转型升级所向。作为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具体单元,企业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安全的要求尤显迫切。现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分工发生了深刻改变,但是效率和成本导向的分工逻辑不会改变。现代产业链供应链已经从单向的投入产出关系转为多元化联通和多方式联结,节点之间可灵活组合。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各节点企业之间也从互设壁垒转变为全方位协同,最大限度地推进专业化分工、多元化合作。同时,依托数字技术实现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四流合一”,可以有效提高企业以及整个产业链供应链的运营效率与质量。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的大变局中,单打独斗的企业注定难以长远发展,唯有融入现代产业链供应链中,才能实现共生共赢。

  在现代产业链供应链的生态圈中,“链长”一般起着“头雁”领航的作用,对生态位上的其他企业提供联结条件,并进一步给予授权赋能,达到链上企业总体最优。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在科技进步、物资保供、民生改善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上,国有“链长”企业必须打头阵、作表率。

  心怀“国之大者”、常谋“省之要计”,主动肩负国有“链长”企业的责任与担当。从浙江省属国有企业集团来看,经过多年努力,其中一批企业已经成长发展为各自领域的“链长”“龙头”,带动引领了相关行业上下游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如省能源集团保障电力、油气等能源安全供应,省农发集团托稳人民群众“米袋子”“菜篮子”,省交通集团服务全省交通基础设施,省海港集团统筹港口资源开发建设等。这批企业要更加增强“基础强链”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积极融入和主动服务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等大战略、大项目,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更好地为链上企业赋能,在发挥国有企业战略功能上积极作为、彰显担当。

  坚持示范引领、强化高效协同,积极发挥国有“链长”企业的聚合带动效应。总体而言,我省国有“链长”企业在技术、资源、人才、规模等方面拥有领先优势。因此,在提高产业链协作效率,促进产业链深度融合交流、资源共享共建、优势能力互补,形成产业链有序竞合新格局上,必须当仁不让、示范带头。例如,物产中大集团立足大宗商品集采和供应链金融等优势,创新商业模式,积极下沉服务到海宁经编等产业集群,推动上下游链上企业生产效率提升25%、企业用工节省20%。下一步,要继续充分发挥规模资源优势和组织协调能力,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合作,打破“信息孤岛”,为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可靠的金融、物流、信息服务,帮助其降低运营成本,组织推动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协同发展,携手共建稳定高效的产业“生态圈”。

  深化自主创新、强化风险意识,牢牢把握国有“链长”企业在关键节点的自主权和控制力。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处于基础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加强产业链安全评估,厘清供应链关键节点、重要设施、地域分布等,形成断供风险清单,推动供应多元化战略和国产化替代,着力加强国内“专精特新”企业等的产业链供应链伙伴关系,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增强供应链弹性,提升风险防范和抵御能力。同时,要把技术创新作为产业强链的主要引擎,打造关键技术自主创新“核心圈”,力争重要产品和供应渠道都至少有一个替代来源,形成必要的产业“备份”系统。一方面,要着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为链上企业提供联结条件或技术支撑,纵向延伸引领上下游企业、横向辐射带动关联产业企业协同突破技术瓶颈,推动产业链各类主体参与创新。另一方面,要以数智技术创新引领,践行绿色低碳理念,不断推动管理创新、组织方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治理方式创新,实现产业链供应链整体更新迭代,激发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新动能。

  【作者为物产中大集团正高级经济师】


浙江日报 理论周刊 00008 发挥国有“链长”企业的产业链循环支撑带动作用 2024-01-29 浙江日报2024-01-2900007 2 2024年01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