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何选择二次援疆——
“被需要是一种幸福”
记者 陆斯超
本报讯 (记者 陆斯超) 记者从省援疆指挥部干部人才组了解到,我省第十一批援疆干部人才共1081名,其中不少人是第二次援疆。他们借用诗句表达心声:“为什么我再次来到阿克苏?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今年2月下旬,第十一批第一期援疆教师集体进疆,开启为期一年半的援疆历程。其中,嘉善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嘉兴市援疆教师领队包永明是二次援疆。今年53岁的他,又回到8年前奋斗过的土地上。
2015年,包永明首次来到浙江对口支援的新疆阿克苏地区,当时被安排在阿克苏教育学院库车双语培训中心,支援阿克苏的双语教师培训,并担任嘉兴市援疆教师领队。
这次他走进沙雅县幸福小学。作为35位嘉兴援疆教师领队,有了之前的经验,包永明从全方面、全过程关心援疆教师,仅本学期就开展集体生日4次、谈心谈话20余次。作为幸福小学援疆校长,他主抓学校教学工作和教师教科研等,在他的建议下,幸福小学有了很多“第一”——第一届学生运动会、第一届科技节等,还有云端课堂加强了嘉兴和沙雅两地的教学互动。“原来学校生活可以这么好玩有趣。”当地孩子们说。今年夏天,嘉兴市与沙雅县还联合举办“小小石榴籽·共筑中国梦”嘉沙青少年夏令营,邀请两地小朋友互访。两地学校常态化开展书信手拉手、书法比赛等融情实践活动,促进青少年深入交融。
援疆教师、浙江师范大学副教授徐虹也选择了二次援疆。她在新疆理工学院参与组织该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青年教师教学大赛等比赛,邀请专家学者为参赛教师开展一对一培训,选拔、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教师。
从担任新疆理工学院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到任学校教务处副处长,除了做好教书本职工作,徐虹还肩负着传帮带青年教师的职责。她在浙阿本科高校联盟大框架下,发挥组团式援疆力量,借力浙师大及浙江其他高校的资源,先后启动“互联网”研习营、“青苗计划”训练营等师资培养计划,帮助新疆理工学院青年教师站好讲台,开展54次培训,培训教师3119人次。
难舍这里的人与事,更难舍此处的情与义。“被需要是一种幸福。祖国边疆需要我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眼科技术。”胸怀家国情怀,浙大一院医生唐旭园报名援疆,担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眼科副主任。她说,环境苦能克服,最难熬的是思亲苦。可援疆快结束时,唐旭园主动提出接续援疆,让大家感到意外。“兵团第一师医院眼科多次提出希望我能再留一期,我不想辜负这份信任。”说到新一期援疆工作,唐旭园表示,要重点做好浙阿眼科交流的桥梁。如今,在浙江援疆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她参与协调对接兵团第一师医院成立浙大一院兵团南疆眼科中心。
同样难舍阿克苏情缘的,还有第十批援疆人才、金华市农科院专家吴梅。她对接落地实现珍稀药用资源金线莲在温宿县栽培试验示范,援疆结束后,仍牵挂金线莲产业发展,作为柔性援疆专家不定期回到温宿指导,并积极为金华市农科院温宿分院落实和建设奔走。
省援疆指挥部干部人才组相关负责人表示,顺应阿克苏地区和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发展新形势,浙江援疆已从组团帮扶一处向系统助推一地转变,不断提升援疆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