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见缝插针打造222个“墙根”舞台
转角有惊喜 瓮城亦剧场
记者 金晨
本报讯 (记者 金晨) 9月20日傍晚,来自江西的游客小徐开启临海夜游模式。刚进兴善门,她就踏入了一场“门洞”演唱会:95后广东小伙朱志清抱着吉他,75岁的原住民詹才泰捧着手鼓在门洞长椅上即兴弹唱;随后漫步长城,竟走进了“屋顶读诗会”,城墙边的再望书苑利用屋顶空间打造诗歌舞台,青年用当地方言读诗,为游客献上文化盛宴……“在临海逛个10分钟,就看见了四五处文艺表演,转角都是惊喜。”小徐说。
不难发现,每场文艺活动前,都有一个“文艺赋美”立牌展示架。去年10月,省文旅厅在全省实施“文艺赋美”工程,发动社会各界文艺志愿者在适宜空间开展常态化艺术展演活动,这也是我省为深入推进文化强省建设、高质量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促进全域文化繁荣全民精神富有而实施的一项文化工程。
放眼全省,小城临海艺术院校、文化馆(站)等文艺资源并不出众。于是,临海直面短板,一方面不断挖掘“角落里”空间,打造“墙根”舞台;另一方面创新培育“在地”艺术家,即鼓励大家在当地进行艺术创作,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活动。最近,2023年上半年浙江省“文艺赋美”工程优秀榜单公布,临海总得分全省第二。
见缝插针,打造“墙根”舞台。要想常态化推动志愿者开展艺术展演活动,适宜、方便的场地不可或缺。比起大动干戈地拆、改、建,临海选择了更巧妙的方式,充分利用城市、乡村不起眼的“角落里”空间,哪怕一处墙根都要发挥余力。原本用于抗洪、抵御外敌的瓮城成了戚继光舞台剧剧场,揽胜门两侧的长廊成了二胡爱好者的根据地,东湖的大石头附近成了戏曲表演的好去处……目前,临海市见缝插针打造了222个“墙根”舞台,让人转角遇见文艺,并采取线上预约制有序使用。更令临海市文广旅体局公共服务和艺术科科长陈黎欣慰的是,在街头巷尾看到“文艺赋美”标识,临海市星悦广场负责人联系上她,主动敞开电影院的空间一角,打造了“文艺赋美”梦幻剧场,供文艺爱好者使用。
古今融合,厚植“在地”艺术。竞相开放的场地让文艺爱好者有了尽情发挥的空间,临海词调传承人包雅文不时带团在府城王氏故居表演,曲调平和,尽显江南之婉约;上盘镇如宝村缩山拳表演队每天在文化礼堂演出,一招一式尽显台州式硬气。独树一帜的非遗因“文艺赋美”工程拥有了更多的粉丝群体。随着青年接连涌入古城,文艺活动也推陈出新,有了更潮的打开方式。于是,临海市文广旅体局对于长期开展文艺活动的团体给予经费奖励,还通过政策扶持、购买服务的方式,让传统文艺旺起来、新时代文艺兴起来。壹号画室在搬运工会布置的“随便壹展”,将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愿望绘制成长卷,成为新晋出片圣地;临海青年田丰源和小伙伴自编自导《异物志水土临海》戏剧在书店展演,让大家看见临海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今年以来,该市共培养了179支文艺志愿者团队、5228名成员,开展了7915场“文艺赋美”活动。
差异化路线,激发比拼氛围。说起群众文艺活动,广场舞是有广泛受众的活动之一。临海市文广旅体局按区域组织广场舞评选,激发大家走差异化路线,呈现“一村一品”的特色。灵湖舞之恒开心舞队不仅统一了服装,还自费邀请宁波的拉丁舞教练邹恒一周来教学一回。
“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高质量文艺作品不断丰富,文艺之美也成为临海人民精神共富的生动写照。”陈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