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理论周刊

理解把握精神共同富裕的本质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时代课题下,这里所说的“精神富有”,当然指的是“共同的精神富有”。

  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光荣使命。浙江要在推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就必须充分理解和把握精神富有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中实现精神富有。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

  资本主义文明是与西方式现代化即资本主义现代化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文明就是批判资本主义现代化,而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批判资本主义现代化是一种片面的现代化,即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只是在社会的某一个领域,即在经济的领域实现现代性。可以说,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现代性片面、畸形的发展,是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主要视角。

  在马克思眼中,实际上存在着两种批判资本主义的方法。其一是像《资本论》所做的那样,主要批判资本家如何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也就是说,主要批判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其二是像《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那样,以人道主义和异化理论,特别是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出发点,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如何造成人的畸形发展,如何摧残人性。这两种批判有着内在的联系,当前尤其要注重后一种批判。

  马克思肯定的是整体的现代性,而不是片面的现代性。与把现代社会历史视为一个不断总体化的过程相一致,马克思也认为现代性具有总体性特征。正因为现代性概念在马克思那里是个总体性概念,所以马克思所期望的现代性的实现应当是整体性的实现,即不仅仅是社会的某一领域实现现代性,而是社会的各个领域实现现代性,社会在整体上贯穿现代性。马克思渴望现代化从片面性走向全面性,就是渴望人类文明从资本主义文明走向一种新的文明。如果说,片面的现代性是与资本主义文明联系在一起的,那么,全面的现代性就是与一种新的人类文明联系在一起的。

  与批判资本主义文明片面的现代性相一致,马克思又批判资本主义文明人的片面性。又与片面的现代性是资本主义文明的象征相对应,人的片面性也是资本主义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

  1894年,当有人要求恩格斯为即将出版的《新纪元》周刊创刊号题词,而且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时,恩格斯说:“除了从《共产党宣言》中摘出下列一段话外,我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恩格斯的这段话表明,实现人的自由的、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的精华和核心。可以说,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同步形成的,两者是衍生关系。马克思在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提出了他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中,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绝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学科即“人学”的原理,而是一个凝聚着马克思唯物史观思想的精华、统御着马克思的一系列理论观点的核心理论。马克思强调,超越资本主义文明的人类新的文明的一个标志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对人类新文明的谋划与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谋划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作为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的统一体,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为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发展的辩证统一,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高度统一的。而且,相比于物质生活,人的精神生活属于更深层次的追求,更能衡量人的全面发展程度和一个地区的共同富裕水平。

  精神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选择首先在经济领域实现现代性,有其历史的必然性。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中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新征程上,必须克服“片面的现代性”,实施“全面的现代性”。不全面地实施现代性,中国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不可能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全面、生动地描述了中国如何从“片面现代性”走向“全面现代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是这样表述“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的:“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应当特别注意这段话中的两处“全面”:其一是明确指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在第二个百年所要实现的现代化,不是仅限于某些领域的现代化,而是所有领域都要实现现代化,我们所要建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是仅在某些方面是强大的,而是在所有方面都是强大的。其二是明确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借助于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不是一种在若干方面的推进,而是一种包括各个方面的“全面”“整体”的推进。

  这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全面现代化”的概念。这不仅是对西方式现代化负面效应的纠正,也是对我们原先所追求的现代化的超越。也就是说,现代化不应当仅仅在经济领域,而应当在政治、文化、精神等方面,甚至人本身全面展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在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之后,紧接着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另一个特征,即“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在一定意义上,这是对上述“共同富裕”这一特征具体内容的说明。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实现物质富足,而且要实现精神富有,“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片面的现代化与全面的现代化对人产生的一个直接影响,就是前者只可能满足人对物质方面的需求,而后者则能满足人的多方面需求。党的二十大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发展目标,实际上就是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目标。这表明,在中国,全面实现现代化与人的全面发展是完全一致的。只有在全面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理论对现代性的整体性的要求,中国必将全面提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如果说“站起来”主要着眼于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政治层面,即着眼于为中国实施现代性创造政治基础,“富起来”主要着眼于解放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经济层面,即着眼于在经济领域首先实现现代性,那么,“强起来”则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整体概括,即着眼于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大地上全面地实现现代性。全面实现现代化的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中国?显然,是一个进入了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的中国。

  知道了追求精神富有、追求精神层面上的共同富有在共同富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知道了追求精神富有、追求精神层面上的共同富有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就会对“共同富裕美好生活”有更深的理解和更高的追求。

  【执笔人:陈学明,特约研究员,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学院教授】


浙江日报 理论周刊 00007 理解把握精神共同富裕的本质意蕴 2023-09-04 浙江日报2023-09-0400006 2 2023年09月0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