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专版

发挥节水综合效应

助推绿色高质量发展

  应俊杰

  永康市地处南方丰水区,但缺水矛盾仍较为突出。为探索“资源型缺水城市”的节水方法,2019年,国家级创新试点“水资源高效利用”项目在永康市舟山镇扎根,开启了舟山镇成为“丰水地区节水样本”之路。多年来,舟山镇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16字治水方针,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将节水工作融入到杨溪源生态保护、美丽城镇建设、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等中心工作,关注节水、聚力节水、科学节水,扎实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节水成效显著。2020年度获评省“五水共治”工作考核优秀乡镇,2021年获得金华市“五水共治”“大禹鼎”金鼎集体嘉奖。“智慧节水”相关做法获国家水利部、全国节水办宣传推广。

  建全节水机制

  全民参与抓节水

  构建节水管理体系。成立由镇党委书记挂帅,党委副书记、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节水工作领导小组。在镇综合办设立节水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节水管理工作,全面推动舟山镇节约用水、计划用水管理工作。制定出台建设企业取排水管理、节水评价、用水总量控制等5项制度,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统筹、指导、协调各项工作推进,形成了镇政府主导、各条线落实、全民参与的节水网格工作机制。

  压实节水管理责任。将水资源承载能力作为镇域发展和产业布局的重要条件,严格规划水资源论证、水资源有偿使用、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等制度。建立镇、村、微网格三级节水巡查机制,常态化开展节水用水情况监督检查。创新设立节水管理奖补考核,将节水工作纳入村主职干部绩效考核体系。通过双重考核激发村级河长对节水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奖代补落实村级节水、护水设施的管用维护工作,确保节水机制长效运行。

  凝聚节水护水共识。开展“节水型机关”“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农业产业园”等创建活动,让节约用水成为文明新标识,成为生产生活方式新常态。依托“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宣传节点,创新“党建+普法+节水”宣传新思路,积极开展企业代表座谈会、“六进”宣传等活动,以小带大、以点带面广泛宣传,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宣传、人人监督的良好节水护水氛围。

  创新节水载体

  精准治水保民生

  创新农村污水治理模式。打造杨溪源省级湿地公园,构建天然“过滤器”,每日处理地表水7.2万吨。采取“集中+分散”式污水治理模式,实现农村生活管网全覆盖,确保农村生活污水应收尽收。其中,端岩村以及舟一村、舟二村和舟三村等4500余名村民的生活污水,全部纳入全省首个农村生活污水“智慧减排系统”,该做法入围浙江省2021年治水典型案例。

  大力实施中水回用。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再生利用示范工程舟山镇新楼村-大路任村(千人规模)、舟山镇集镇区(万人规模)试点,消纳农村生活污水,减少排放,实现高效回用。试点以来,舟山镇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减少50%,水稻田灌溉取水量减少80%。今年该技术精准灌溉受旱情影响的晚稻,助力晚稻增收,亩均产量达507公斤。

  推动全域水资源利用方式改革。关停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的地下取水深井,实行最严农村水费收缴规定,落实水费收缴,根本扭转农村用水无度观念。开展农村供水管网漏损检查改造,将供水管网漏损率从30%以上降至10%以内,解决农村因浪费而缺水的难题。改建3座农业用水灌溉泵站,采用外夹式超声波远程传输流量计直接计量,通过精准收费,进一步拧紧农业节水阀门。

  挖掘水的价值

  以水为媒促发展

  提升宜居环境。治水兴水促进乡村振兴,倾力改善的乡村水环境,为构建水美乡村奠定基石:目前,舟山镇25个行政村实现自来水全覆盖,2个自然村建立单村供水站,投资2100余万元整改提升病险山塘水库,投资1500余万元疏浚贯通乡村河道。在主要溪流沿岸,铺建26公里长的绿道,方便沿岸居民健身嬉戏。舟山镇连续获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样板、金华市级美丽城镇样板镇。

  凸显人文风情。通过舟山溪、新楼溪综合整治,进一步挖掘流域内白岩山滴水岩的图腾,揭秘春秋战国时期的瓯越文化。修复舟山二村地下水道,挖掘“水文化故事”,拉动“水文化经济”。通过制定保护制度、安排专人维护等手段维护地下水道的文化属性,恢复其水系联通、防洪排涝功能,安装景观灯光,将水文化充分融合到乡村风情。

  推动共同富裕。依托良好的节水文化和生态环境,舟山镇近年来乡村游发展方兴未艾,打造了杨溪源生态湿地、端岩村水情科普教育基地、岩宕水世界等水文化旅游目的地。游客接待量连年增长,农民发展民宿产业的积极性非常高,农民获得感显著提高。

  (作者为永康市舟山镇党委书记)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9 助推绿色高质量发展 2022-12-12 浙江日报2022-12-1200007 2 2022年12月1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