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创新 精准发力
全面打造节水型社会的海曙标杆
徐 强
海曙区位于浙江省东北部,东临奉化江,北濒余姚江,区域面积595.2平方公里,辖7镇1乡9街道,常住人口105.3万,水域面积35.22平方公里,汇集了它山堰等水文化遗产,水资源总量5.2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总量约500立方米,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1/3。近年来,海曙深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把节水工作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坚持全域统筹,加快变革创新,节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获评全省“五水共治”工作先进集体,捧得“五水共治”大禹鼎。
坚持“整合+迭代”
推动节水体系变革
始终把节水型社会建设作为重要工作任务,推动组织优化、政策迭代、管理升级,有效构建“大节水”工作体系。一是重塑组织架构。首次召开全区治水大会,整合3个部门、17项职能,新成立区水利局,开展全域治水提升攻坚行动,成立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实现统筹协调、统一管理。二是重塑制度政策。高标准谋划节水工作,出台《海曙区节约用水“十四五”规划》《海曙区节水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把水资源要素作为经济布局、产业发展、结构调整的重要指标,确定目标、压实任务,构建管水治水的制度体系。三是重塑管理模式。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完善用水总量和用水强度控制指标体系,完成农业水价改革试点,创新节水评价机制,推动企业节水与专项补助挂钩,2021年全区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较2017年下降21.9%、26.5%。
坚持“补短+提升”
推动节水路径变革
把补短板、促提升作为节水用水的前提来抓,实施基础设施补强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与水环境承载力相协调。一是从防住水到护好水。把依水而治作为节水的第一步,开展水利设施新建改造,鄞江堤防整治工程主线封闭,风棚碶等4座泵闸站竣工投用,大中小水库蓄水总量达2.84亿立方米。深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行动,关停搬迁60家企业,饮用水水源地功能达标率达100%。二是从喝上水到喝好水。把饮水不愁作为节水的出发点,深入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革,大力推进镇乡大管网供水建设,覆盖四明山区31个村(社)、2.7万户居民。45座高山单村独立水站实现改造,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高效完成。三是从整治水到亲近水。把人水和谐作为节水的落脚点,深化“曙有碧水”行动,13个镇(乡)街道建成省级污水零直排区,推进全域美丽河湖建设,西塘河、樟溪河等5条水系获评省级美丽河湖。
坚持“靶向+赋能”
推动节水动力变革
按照以水定需原则,强化靶向施策、精准发力,以齐抓共管推动节水质效提升。一是管理精准化。强化用水计量管理和定额用水管理,开展涉水领域“大综合一体化”执法,处置涉水案件70起,加强对1304家排水许可申领单位批后监管,2017年以来全区计划用水总量逐年下降、实际节水约20%。二是应用数字化。加快构建海曙智慧水务应用体系,推行供水部位数字化监测,3个乡镇独立水厂实现数字化监测全覆盖,创新打造“未来农场+种植大脑”等应用,在线监测灌溉时间、气象变化等信息,1.2万亩的宁锋灌区获评市级节水型灌区。三是资源循环化。把污水资源化利用作为节水开源的重要内容,瞄准河道补水、工业用水、市政杂用等循环方向,加快建立补水联动机制,推动栎社净化水厂等再生水项目落地,实现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变废为宝。四是参与大众化。强化示范引领,发动各界力量,合力推进节水创建,累计创建节水型企业24家、单位100家、小区70家。紧扣“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重要时间节点,长效开展“六进”宣传,引导群众了解节水、养成习惯,营造全民节水的浓厚氛围。
下一步,海曙将深入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绿色发展理念,以创建国家级节水型县市区为抓手,管好水资源、做足水文章、优化水生态,让海曙的绿水青山底色更靓更美。
(作者为中共海曙区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