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理论周刊

坚持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方法论,守正创新启示着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该如何据实而化、因时而谋、随势而动。守正与创新是辩证统一的,脱离守正的创新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离开创新的守正则会脱离实践、脱离时代。以守正为基础、以创新为关键,才能将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与中国社会建设“真”的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发展。

  守正创新以正本、固本为基础。守正,意指恪守正道。作为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与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与行动指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正道”,是坚持守正创新的“根本”。在合规律性上,守正体现着对事物发展规律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双重遵循。马克思主义从人民大众的立场构筑起认识与改造世界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形成了无产阶级的世界观结构与方法论原则,并在理论实践中始终致力于体现与捍卫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合目的性上,守正体现着对社会发展美好前景与人类自由解放理想的双重关照。马克思主义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价值旨归,批判和超越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的本质丧失与全面异化,并在历史实践中始终坚定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前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实践创新必须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之上,必须行进在历史正确方向之上。”这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实践目标的坚守。

  守正创新以谋新、出新为关键。创新,意指变革。创新标志着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中的主体性与能动性的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因其内在批判性也在实践中指向于对社会现实的变革与推进。创新就是在把握马克思主义批判性、发展性与时代性的基础之上谋新用、出新篇。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性在于其真理性。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价值观为基础的创新,只有充分结合中国社会的发展阶段与发展实际,才能真正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也只有在遵循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发挥好主观能动性。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与中国具体实际的不断结合中生成新的时代形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充分证明,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连接起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桥梁纽带,才能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活力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动力;也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之下不断把握住社会发展的具体特征与要求,才能从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出发,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绘出新篇。

  守正创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辩证统一。在守正创新中开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形态。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理论创新规律决定了,当其不断融入中国的文化、历史与现实情境之中,就必然会体现中国特色、形成中国话语,促成理论飞跃;在对中国革命与建设时代问题的探索中,形成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理论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守正创新中进一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指导中国社会的具体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性地走出了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又适应中国社会具体实际的革命之路、建设之路、改革之路,并坚定地谋划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之路。这是党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立足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融合中华优秀文化的传统基因而开辟的切合中国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道路,是在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创新。

  【作者为浙江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浙江日报 理论周刊 00007 坚持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 2022-11-21 浙江日报2022-11-2100007 2 2022年11月2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