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自立是动力源泉
李梦云 编辑 章忻
坚持自信自立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自信自立”。“自信”是“自立”的最大底气,“自立”是“自信”的实践自觉。坚持自信自立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克服各种艰难险阻的动力源泉,是激发斗争精神、赢得发展主动的重要支撑,也是奋进新征程、助力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精神力量。
坚持自信自立,立足本国国情是前提。坚持自信自立的方法论原则,就是要坚持“走自己的路”,坚持“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这既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本立足点,更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一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党史,就是一部党始终独立自主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发展道路的奋斗史。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到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始终团结带领人民以自信自立的方法论自觉将中国道路置于具体国情中进行历时性和共时性考察,成功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对于当代中国而言,最大的国情就是我们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以本国国情为基础,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以自信自立的姿态续写中华民族新征程的胜利篇章。
坚持自信自立,坚定“四个自信”是基础。自信自立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立党立国的精神品格和重要原则,突出表现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从实质上看,“四个自信”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之精神状态的真实展现;从逻辑上看,“四个自信”之间相互关联、互动耦合;从特征上看,“四个自信”具有基础性、精神性和方向性意义;从实践上看,“四个自信”源自于并统一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今天,我们之所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满怀信心,就在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成功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成功擘画了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壮丽图景。然而,当前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叠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到了关键阶段,我们只有更加坚定“四个自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步入新境界。
坚持自信自立,勇于开拓创新是关键。自信自立是一种健康向上、自强自主而富有生机活力的情感、意志、信念与能力,勇于开拓创新是其在思想与行动中的积极样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伟大的事业,越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艰苦奋斗,越需要开拓创新。”只有这样,一个民族才能获得直面挑战、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强大内在动能,才能激活全体人民创新、创造、创业的精神意识与行动力量,汇聚起强大的社会合力,支撑起民族复兴的宏伟事业。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的百余年奋斗中,自信自立、开拓创新作为精神力量深深融入了党和人民的血液和灵魂中。新征程上,我们必须继续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新的贡献。一方面,我们必须把开拓创新作为一种常态,坚定不移地持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深刻把握全面创新、守正创新、自主创新三者间的丰富内涵,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自信自立、开拓创新中争取更大的胜利和荣光。
【作者为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持工作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