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峰会,今年不一般
第九次“乌镇之约”来了。
九年办会,深度改变了小镇,深度影响了网络空间发展与治理。与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召开时相比,世界格局深刻变革,互联网江湖风云变幻,数字技术几经更替,世界互联网大会仍有非“会”不可的魅力吗?
说得直白点,在互联网经济早期红利渐渐褪去、各种爆炸性国际新闻抢占视野的当下,一年一会的乌镇峰会,能为世界带来什么?为中国、为浙江带来什么?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
答案仍然离不开乌镇。
去过乌镇的人会看到,在木心美术馆醒目处写着七个字:风啊,水啊,一顶桥。
横渡数字世界,寻找乌镇峰会的意义坐标,不妨借助风、水、桥,这三个江南最常见的意象,构筑一艘探索之舟。
(一)
世界格局已经被风吹乱。与当年不同,今天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
有人认为,自15世纪末大航海时代开启的500年全球化正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这话不假。这几年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冲突等一连串事件相继出现,脱钩、冷战危险迫近,不同发展模式以及价值观之间仿佛有了难以跨越的深壑。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人类站在了“时代之问”的十字路口。
世界经济论坛创建者克劳斯·施瓦布在《后疫情时代:大重构》中提出,当今世界三大特征:相互依存、瞬息万变和错综复杂。
也就是说,复杂多变反而需要相互依存;充满不确定时,最稀缺的就是确定性。穿透乌云会发现,整个世界对共识、对会商、对发展的内在需求不是少了而是多了。
这种时刻,一个可靠的国家、一次固定的会面、一种寻求共识的制度、一处孕育希望的地方,带来的确定性让人心安。
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多国政要接连访华,希望与中国携手合作共赴未来。看得出,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和行动得到了认可,中国成为世界和平、稳定、发展之锚。
2015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乌镇首次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后,世界互联网大会一直致力于提供契机,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合理、开放包容、安全稳定、富有生机活力的网络空间。
但要真正做到命运与共,并不容易,需要时间和空间,需要持续输出确定性,持续输出建设性行动。
事虽急不得,劲却松不得。
雷打不动地办好世界互联网大会,就是在持续做好“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一件事。世界互联网大会攒的这个“局”,始终倡导“四项原则”“五点主张”,尊重网络主权,发扬伙伴精神,持续打造发展、安全、责任、利益的共同体。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今年的乌镇峰会不仅要办,而且要办得更加出彩,这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守信践诺。要为自己赢得尊重、掌声和影响力,就必须在关键时刻驱散阴霾,写给世界一个振奋人心的故事。
对各国参会者来说,经历动荡变局,再次坐到熟悉的会场,寻找资源合作、寻找出路方案,势必更能强烈地感受到命运共同体的可贵,从而对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产生更深刻的价值认同。
(二)
水总是流向特定方向。“互联网上网人数达十亿三千万人。”这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给出的数字。2015年这个数字是6.7亿。
距离尼葛洛庞帝提出数字化生存已过去20多年,没有人会怀疑,数字化深度融入了今天的生活,并且还将一刻不停地发展下去。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然而,这个过程并不是匀速直线的。接踵而至的变局,加速了数字化进程。很多声音认为,当下诸多不确定性中,有一种确定性是数字化。
“我认为,我们在回顾过往的时候会把2020年3月作为一个时间拐点,从那时起,数字化发展进程开始加速。”比尔·盖茨这样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这场势不可挡的加速中,因数字而生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必须为数字而兴。今年的峰会,更加要扮演好各方期待的角色:
一个数字世界的意见场。要让关于数字技术、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合作、数字安全、数字文明的不同声音,充分流涌和碰撞。
一场数字未来的博览会。充分展示各类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和实践案例,集合人工智能、AR/VR、元宇宙、数字孪生等最前沿科技,要提供“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独家体验。
一块数字前景的试验田。浙江进行数字化改革的系统重塑,开展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产业回报,以数字化推动省域治理的本领提升,要从“田”里看出来。
一次促成合作的洽谈会。汇聚技术、项目、人才、资本等资源,促成共识和合作意向的达成,发布各类报告和倡议,要让参会者打心眼里觉得不虚此行。
扛起这些使命,今年的乌镇作出了办会更智能、活动更精彩、浙江味更浓、体验更持久的承诺。作为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浙江承办的首个重要国际会议,以及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成立后的首届年会,乌镇显然拿出了“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的气势,作出许多创新。
比如聚焦数字基础设施、弥合数字鸿沟、疫情下的数字社会等新趋势新热点设置论坛主题,首次开设“互联网之光云展厅”,打造365天不落幕的沉浸式“线上云展”,对会场进行5G信号深度覆盖。种种安排既着眼长远,又观照现实,既重视理念交流,也强调务实合作。
流水争先,也争滔滔不绝。众人完全有望看到,乌镇的办会效应不断累积红利、惠民增收,印证“数字浙江”的决策先机和数字化改革的路径正确,推动改革提质扩面、行稳致远,为推动“两个先行”注入信心和动力。
(三)
桥是水乡的原住民,也成了乌镇峰会的重要符号。
这座“桥”,连结了熟悉与陌生,虚拟与现实,已知与未知。
过去八年,很多人走上了这座“桥”。新老朋友在这里相识相熟,你来我往。论坛上的公开分享,参会间隙的私下碰面,有惺惺相惜,也有理念之争。一些听上去不可能的豪言,已经变成了现实。一些理念一致的主张,促成了可贵的合作。
这座“桥”,不仅带来了人流,也带来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首届大会以来,乌镇的数字经济企业从12家增至1000多家。今年上半年,全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完成投资额15.88亿元,同比增长27.24%。大会溢出效应,深度影响着浙江的数字化进程。
这座“桥”,能级还在抬升。今年7月,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正式成立,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指出,希望世界互联网大会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推进。
三个“高”字,开宗明义。世界互联网大会要搭的不是普通的“桥”,而是为互联网国际合作架设的一座共治、共赢、共享的“高速互通立交桥”。
今年乌镇峰会有2000位代表报名参会,创造了历史新高。大家都不甘心当那个在桥上看风景的人,而要成为桥上的风景。
大会还和“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总决赛同步策划投资界闭门会、资本相亲会、大咖见面会、咖荟等配套系列活动。邀请了一批国际重要组织担任支持单位,营造国际组织年会的归属感,突出创新策划永久举办地特色活动。
做这些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重权威、重影响力,打通高层级的供需关系,创造更多利益契合点、合作增长点、共赢新亮点。
乌镇的一年一会,重要且必要。九年不懈,从温柔水乡驶向星辰大海,不只是信念的坚守、眼界的拓展,更反映出乌镇的格局之变与使命之远。
拉长时间、拉高视野来看,或许会发现,乌镇“网”事将恰如其分地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脉络,融入中国强起来的厚重叙事,融入一个中国方案、中国智慧的大航海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