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聚焦“双高”建设 打造技能人才培养新高地
王心慧 周 曦
近日,共青团中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命名表彰第21届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的决定》,此次浙江省教育系统共有26人获评“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亮眼的是,其中有7人来自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他们中年龄最大的出生于1997年,最小的年仅20岁,除教师刘明杰外,6名学生都是00后,7人均是往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在这所杭州本土孕育的高职院校里,还有很多与之年龄相仿的青年技能人才。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聚焦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以“四融三化”机制为抓手,以服务区域产业为导向,以技能共富为使命,打造技能人才培养新高地,书写“双高”建设优质答卷。
“四融三化”
引领工匠青苗成材
刘明杰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2017级学生。大三时他在第十五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上夺冠,随后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现留校任教,带领更多“工匠青苗”走上技能成才之路。
从当年的“毛头小子”,到本专业留校任教第一人,刘明杰认为自己的一路成长多亏了学校的“四融三化”人才培养机制。
何为“四融三化”?
“四融”,即“大思政”融入育人全过程、“大劳动”融入大学生活、“大实践”融入学业生涯、“大工匠”融入技能培养;“三化”,即协同化整合各类资源、标准化引领专业教学改革、品牌化打造高水平专业群。
怎么“融”,如何“化”?
首先是要树“匠心”,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各环节,以工匠精神为学生铸魂。
学校创新推出“融·善”工匠成长学分制度,建立起工匠学院运行机制,不“唯分数”评价学生。同时全力推动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浙江工匠精神研究》的建设,深入挖掘工匠精神内涵。
培养“匠苗”,还得走到温室外“晒一晒”。学校打造了一批“校企共同体”,全面推广现代学徒制。
刘明杰所在的友嘉智能制造学院,就是与知名机床生产商友嘉实业集团共建的。学校把企业能工巧匠“请进门”,由本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进行教学;同时积极让学生“走出去”,两年在校学习后,第三年可到企业实习实训。
“校企共同体”不断迭代出新变体。坐落于嘉兴海宁的龙渡湖国际时尚产业学院由学校与当地政府、行业协会、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共建,这几天就要投入使用了。
“四融三化”贯穿育人全方位全过程,让“工匠青苗”有机会成长为“参天大树”。近三年,杭职院学子已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0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6项。
对标产业
打造高水平专业群
人才培育不能“唱独角戏”,有效衔接产业链和人才培育链才能更好支撑区域产业发展。
杭职院紧扣杭州产业需求,着力打造电梯工程、服装设计等高水平专业群。
电梯属于特种设备,行业准入门槛高,以往院校和行企资源相对独立,学生入行难、上手慢,如何破题?
早在2015年,学校联合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共建特种设备学院,探索“书证融通”体系,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1+X”,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同时获得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在此基础上,近年又新建了电梯产业学院和产业研究院,由此“一体两院”育人生态格局形成。“井道即教室,学徒即员工”,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对口电梯企业。
服装设计高水平专业群的打造,则创新了“小工坊大秀场”的特色模式。
学校引入17家服装企业,建成6个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和16个特色工作坊,企业携项目、资金、导师入驻,共同推动“作品—产品—商品”靶向转化。
“小工坊”也可以摇身蝶变为“大秀场”。今年6月,学校为达利女装学院2022届毕业生举办了一场时装作品走秀活动。刘一璇以油画创新诠释百合花,庄芷若以针梭展现花朵破土而出画面……现场有企业表达了把优秀作品投入生产的意愿。
高质量发展呼唤高技能人才。
目前,杭州市提出要高水平重塑数字经济第一城,相应地,杭职院正在深入推进数字专业化和专业数智化改革。一方面,积极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专业;另一方面,对现有专业进行数智化升级改造,已有超1/3专业实现数智化转型。
究竟对不对口,拿就业率说话。“我们的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保持98%以上,其中有60%以上留杭就业。”学校负责人介绍。
面向社会
为不同群体送技能
免费培训,管吃管住,结业后可到行业一流企业工作…… “星火计划”萌芽于2018年5月,通过“免费培养、定向就业”模式,开展电梯维修技能培训,宗旨是“培训一人,美满一户,共富一方”。
来自四川广元的小丁由此受惠。来杭前,小丁全家的唯一收入来源是母亲在流水线上的微薄薪水。中职毕业,小丁本打算直接去打工,这时,学校老师告诉他杭州有个“星火计划”,“你尽管去,不用担心学费了”。
学成后,小丁签约了杭州知名电梯企业,实习两个月即获转正。
近三年,“星火计划”撬动各级资金400余万元,惠及来自中西部12个省份的203名困难生。
人人皆可成长为技能人才,人人皆可用技能点亮梦想。
老年群体也能实现“技能+”,学校开办“融善老年大学”,教授手机摄影等课程,学员达400余人。
健全职业培训制度是“扩中”“提低”的实施路径之一,学校协同杭州公共实训基地构建7大高水平培训中心,为产业工人、退役军人等开展技能培训与学历提升,已服务超17万人次。
插花、手工皂、再生纸……以职业教育反哺基础教育为愿景,学校整合63家行企校资源,开发出300余门菜单式课程,让孩子在体验劳动中学技能,近三年基地共迎来5.26万人次“小小劳动者”。
在共同富裕路上,杭职院积极展现高职院校应有担当,力争打造服务全社会的技能共富服务体。
广阔的技能天地大有可为,“希望我的学生都能够拥有一技之长,我也期待有更多人用技能报国。”刘明杰说。
(图片由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