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创新浙江

新昌

全面创新驱动,打造县域创新体系生动样本

  黄旭荣

  新昌多年来始终坚持“资源不足科技补、区位不足服务补、动力不足改革补”,把县域创新体系建设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走出了一条从科技强到产业优、生态好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全县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连续7年保持在4%以上,2020年达4.38%,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保持在55%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保持在90%左右。去年新昌县人均GDP达12.8万元,规上工业销售利润率达12.3%,GDP能耗降到0.279吨标煤/万元,位列中国创新百强县(市)第6位,科技创新“新昌模式”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捧得全省首批“科技创新鼎”。

  聚焦“专精特新”

  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一是引导优质企业长高长壮。滚动实施上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三倍增”计划,全县现有国家单项冠军企业3家、上市企业1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7家(占规上企业73.4%),去年“56天内5家高新技术企业过会”创全国县(区)纪录,人均上市公司数和人均市值均列长三角地区县域第一。二是引导研发机构建精建强。全县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1家,数量均居全省前列。全县规上工业企业中开展研发活动企业比重达72.1%,比全省平均高22个百分点。三是引导创新要素集聚集约。大力推进新昌智造科创带建设,推动创新要素从局部分散转向高效聚合。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助题”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引进共建产业创新研究院3家,上线运行新昌众创共享科创云平台,全县规上企业产学研合作开展率达95%。

  聚焦“创新赋能”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注重产品研发创新。完善“企业出题”的技术创新需求发现机制,积极推进“揭榜挂帅”,政府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设立“专精特新”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0个,撬动企业研发投入3亿元。二是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实现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建成省级数字车间10家,9家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列入省级创建名单,轴承产业大脑入围全省第一批行业产业大脑建设试点“揭榜挂帅”项目名单,数字产业化指数102.6,两化融合指数达110.9。三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引进高校院所、头部企业在新昌设立研究院和产业孵化中心,实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一体贯通”。加强产业链上下游招引,把研发投入强度作为首要准入门槛,并要求配建企业研究院。去年招引亿元以上项目33个,总投资超2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均在5%以上。

  聚焦“改革破题”

  打造一流创新生态

  一是双轮驱动优效能。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在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基础提升等方面持续用力,尤其在科技投入方面不遗余力,明确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15%以上、占财政支出比重保持在10%以上,并严格做到科技创新政策“五个百分百兑现”。二是县内县外共聚才。创新柔性引才用才模式,在杭州设立3个科创人才飞地,支持企业设立海外研发中心11个、国内异地研发机构32个,集聚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近1000名。实施“天姥英才”计划,探索建立科创文旅综合体。全县每年兑现人才政策资金超过1亿元,全县万人拥有人才量达2599人,企业R&D人员占比达13.6%,居全省第二。三是物质精神齐激励。政府层面,建立“社会上给足地位、政治上给足荣誉、经济上给足回报”的激励机制,每年“5.30科技日”举办科技创新大会和国家级县域创新发展论坛,重奖科技创新“好企业、好团队、好专家”,全面喊响“创新光荣”。企业层面,除股权、销售分成等激励外,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聚焦“共同富裕”

  推动科技富民惠民

  一是助富科技人员。围绕科技部、省政府赋予的科技创新支撑共同富裕试点,谋划试点跑道和体系,“打造科技人员创富新样板,探索共富扩中新路径”的做法入选省首批共富最佳实践案例。二是助力乡村振兴。把科技创新基因注入乡村振兴。大佛龙井连续13次跻身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茶叶全产业链产值接近10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连续16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三是助推“双碳”行动。争创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已完成省重点研发项目验收1项、双碳领域县级科技攻关计划4项。

  踏上新的赶考之路,新昌将以“着力推动全面转入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为主攻方向,继续打造县域创新体系生动样本,重点在科技创新引领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科技创新支撑共同富裕上勇当探路先锋,在全省“两个先行”中展现更大新昌担当。

  (作者为中共新昌县委书记)


浙江日报 创新浙江 00010 全面创新驱动,打造县域创新体系生动样本 2022-08-04 浙江日报2022-08-0400015 2 2022年08月0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