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专版

吴兴:深化“小个贷”应用场景
帮扶“小个主体”精准融资

  徐 坊 王玲玲

  吴兴的“小个主体”占到全区市场主体的96.78%。疫情影响下,“小个主体”由于其自身缺乏核心技术、有效的抵押品等问题,同时叠加贷款需求具有“急、频、少、险、高”等特点,融资难已成为眼下“小个主体”发展的一大障碍。

  作为全省4个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破难试点地区之一,吴兴区聚焦“小个主体”贷款银行门槛高、利率差异大、需求普惠难等问题,创新推出“小个贷”应用场景,全面融合落地科技、文创和三农等优惠政策,积极探索产业利率优惠、信贷风险补偿、平滑基金等模式,通过重塑业务流程、优化政策供给等,实现数据资源“一库集成”、信用画像“一步描绘”、获贷情况“一键感知”。

  目前“小个主体”落库注册超10万户、申请银行信贷1489笔、累计授信金额11.41亿元、总放款金额达6.69亿元。

  据介绍,该区通过与湖州市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的18个相关部门单位以及人行征信OCR、天眼查、学信网等三方平台对接,打造具有三级指标梯度的“资源数据库”。依托数据库的集成,政府侧和银行侧联合建模,智能化地算出每个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信用评分、授信额度和贷款利率,形成了“小个主体”的360度精准信用画像。

  “小个主体”法人通过进入“浙里办”或“浙江省小微企业云平台吴兴专区”两个驻点平台,或者直接扫描“贷款码”,即可依托省人行“一码入口”系统,将吴兴区的“小个主体”贷款客户自动分流至“小个贷”应用场景提供相应服务。“小个主体”通过“一步授权”,即可查看自身信用评分及授信额度,根据自身需求点击“一秒授信”和“一键获贷”,即可向银行定向推送融资需求和信用评价结果,推动银行发放贷款并回传信息,形成工作闭环。

  该区还积极打造“正向激励+反向约束”的信用监管模式,通过“小个贷”应用一体化公共数据平台资源汇集,“小个主体”按照政府信用模型和对应银行模型分别赋分,设置加分项用以增加预授信额度等,实现对“小个主体”的正向激励。如吴兴农商银行对信用评分高的“小个贷”利率最低可低至5.0%,最高可贷300万元。反之通过减分、降低预授信额度、黑名单禁入等惩罚措施,对“小个主体”提供反向约束,从而推动以信用风险为导向,优化配置监管资源,创新监管机制。

  据悉,该应用带给“小个贷”用户的改变不是一点点,不仅贷款方式从传统的“线下申请、线下尽调”模式转为“线上申请、线上评估”,放贷速度也由原先的1个月左右变为“一键秒贷”,对比银行去年同期,同质主体累计发放贷款笔数和授信金额大大增加,在用户获贷方式、获贷速度、放贷数量、用户体验等多方面形成比较优势,大大提升了“小个主体”融资的获得感和满意感。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8 吴兴:深化“小个贷”应用场景
帮扶“小个主体”精准融资
2022-06-28 浙江日报2022-06-2800013 2 2022年06月2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