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专版

余杭探索建立“三同心”工作模式

优化人才成长“生态圈”

周 静 喻 争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余杭区余杭街道探索建立顺心引育、齐心服务、安心保障“三同心”人才工作模式,完善引才、留才、用才的生态循环,持续优化发展人才生态,让人才来得“顺心”、干得“齐心”、留得“安心”,大力助推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余杭街道累计认定余杭区高层次人才795人,如何让人才来得“顺心”,做好人才引育工作?余杭街道广开选人用人视野,靶向引进各类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智力支撑。同时,坚持产业招引,聚焦农业人才。禹上稻乡是街道党工委“乡村振兴”主打IP。街道以此为辐射,依托“聚耀禹航”乡村振兴党建联盟,创新推出“稻香聚才十条”人才服务政策,为各类人才“量身打造”的对应条款。启用“稻梦空间”数字化应用系统、推出“稻香贷金融支持”等,设立“稻香引荐官”,鼓励积极引荐人才团队、创新载体,为人才创业保驾护航。目前,已引进创新创业企业19家、科技项目3个,带动7户本地村民创业、100余名村民就业。为了聚焦跨界人才,余杭街道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用好余杭区相关资源,借力2020年省青年数字经济“鸿鹄奖”系列活动、浙港澳青年人才服务中心成立,招引各类跨界人才。今年以来,街道新增认定余杭区高层次人才217人。

  人才在余杭街道干得齐心,才能得到发展。街道发挥党群组织优势,全方位联系服务人才,画好人才队伍发展“同心圆”。为了以党建引领夯实根基,余杭街道建立协会、园区、平台、网格党群组织,将人才纳入组织管理。街道现有人才聚集型党组织6个,在册党员300余人,党员大部分为青年党员、高知群体。各党组织创新方式方法,深入联系人才队伍,将人才群体牢牢团结在党的周围。街道聚焦各领域、各层次人才发展需求,量身定制专属“成长礼包”。例如,推出“Free派”企业专属系列活动,为企业定制指尖π、光影π、烧脑π、Missπ等富有创意的党群活动“云菜单”,开展“农家走亲”组织留杭过年人才体验地道农家习俗、举办“AI小镇最美毅行”、“AI青年走进禹上稻乡”等活动。如今,已累计开展个性活动225场,参与6500余人次。

  在日常工作中,余杭街道持续推行人才服务“贴”字诀,确保贴合实际、贴近距离、贴心服务,链式赋能人才保障,让人才留得“安心”。针对人才政策品类多、细则多的状况,街道分层分类自制政策集锦,整理汇编8大类人才保障常见服务清单,帮助各类人才申领补助补贴51.2万元。同时,以HR、人才专员、财务总监、两新党组织红管家、驻企服务员等为主体,开展扫楼走访、集中宣讲、跟踪服务,多管齐下、一包到底。联合专业机构,组建“智库E联”,提供免费政策类咨询以及相关讯息,为企业人才消除隐患、松绑减负。为了优化人才成长“生态圈”,余杭街道全力打造聚才强磁场、主动承接未来科技城产业人才溢出效应,建好义桥产业化示范园,成功引进优质企业50余家。通过引入多个品牌教育、商业资源,完善交通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及能级,切实做优引才留才环境。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8 优化人才成长“生态圈” 2022-06-28 浙江日报2022-06-2800014 2 2022年06月2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