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常态化疫情防控引发代表委员深入思考——

构建更强大更智慧公共卫生体系

  “十四五”开局之年,我省全国人大代表和住浙全国政协委员的建议、提案里,思想碰撞中,绕不开一个特殊话题——慎终如始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代表委员们结合数字化改革新进展、过去一年的防控经验以及自身履职情况,围绕精密智控、平战结合、严守小门等,为构建更强大、更智慧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卫红特别关注精密智控。“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不久,杭州开发了健康码,并在全国推广;浙江的‘一库一图一码一指数’,更是获得大家的点赞。”罗卫红代表认为,浙江的精密智控机制仍在不断迭代升级,这是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的新契机。

  “数字化改革的意义不仅在当下,更在未来。”罗卫红代表介绍,目前,精密智控理念正在向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延伸。

  针对数字化改革的新课题、新要求,罗卫红代表建议:浙江要继续当好“模范生”,用数字化赋能疫情防控,同时相关部门应合力解决推进精密智控机制存在的硬件覆盖不全面、城乡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将精密智控进行到底。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立医院是距离风险最近、防控任务最重的战场之一。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认为:“常态化疫情防控,必须坚持平战结合,完善公共卫生防控救治体系。只有将这样的理念融入到现代化医院设计的每个细节中,才能真正实现平时用得上、战时拉得出。”

  院内平战结合细到什么程度?蔡秀军委员说:“细到一扇门的设计。”在邵逸夫医院五期工程建设项目内,每个楼层都安装了一道特殊的门。“平时,门就开着,不影响通行和日常诊疗。一旦发生疫情,这道门可以被迅速拉上,起到隔离、分流的作用。”蔡秀军委员说,这座大楼在非疫情流行时期,可用作普通的住院病房,实现医疗资源合理利用。

  蔡秀军委员调研了省内各级医疗、疾控机构。他认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要将医防融合的理念融入到新时代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机制中,构建一套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的公共卫生应急法治保障体系和集中统一、智慧高效的公共卫生应急决策体系。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基层是不可或缺的力量。春节前夕,令全国人大代表,绍兴市柯桥区漓渚镇棠棣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建明颇为自豪的,是一张严守小门的“成绩单”——棠棣村的496户村民,半数离家在外打理花木生意,哪户人家在哪个城市工作,村委会都用一张地图做好了标记。有了这张动态变化的地图,他们就可以对返乡人员开展精准服务管理。

  在刘建明代表看来,疫情防控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带来了新思考、新实践。早几年,村里建立了“棠棣村事大家管”微信群,一开始活跃度并不高,但在过去一年中,这个群发挥了大作用:防疫措施在群里及时更新;返乡村民在群里提前报备;科普知识在群里不断转载……渐渐地,入群的村民越来越多,这个微信群已经变成处理村内事务的高效沟通平台。

  刘建明代表建议,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基层应该充分发扬爱国卫生运动的优良传统,大力推行公筷公勺、公共场所消毒、村民卫生知识普及等相关工作;同时利用村中广播站等深受群众喜爱的传播方式,把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抓细抓实。


浙江日报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00004 构建更强大更智慧公共卫生体系 2021-03-05 22198941 2 2021年03月0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