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深读

   他山之石

  近年来,由于连续遭受重大自然灾害和恐怖主义袭击等重大安全事件的冲击,城市发展受到多方面影响和阻碍,各国加快了韧性城市探索和建设的步伐,国际上已有些城市做出了可供借鉴的探索。

  纽约

  美国纽约在2013年制定实施了《一个更强大、更有韧性的纽约》建设计划,针对纽约常遇洪水和风暴潮的风险,提出257条具体措施,形成了海岸线防护、建筑、经济恢复、社区防灾及预警、环境保护及修复等体系。

  为给科学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纽约市还发布了《气候防护标准》《气候风险信息》和《韧性评估指南》等,同时进行灾害模拟,预测高敏感区,对高敏感社区进行重建规划,改造电力、道路和供排水。另外,以景观整合方式实现弹性的防洪设施以及风暴潮防护等防灾基础设施的建设,是纽约韧性城市建设的关键策略。

  鹿特丹

  在荷兰,约有1/4的国土低于海平面,海水倒灌、雨洪冲击等水患威胁着大部分地区。2008年荷兰公布了《鹿特丹气候防护规划》,重点对洪水管理、船舶和乘客的可达性、适应性建筑、城市水系统和城市生活质量进行了规划,目标是到2025年对气候变化影响具有充分的恢复力,建成世界最安全的港口,使鹿特丹成为世界水管理创新型城市。

  荷兰水管理政策重视创造更多水资源空间,他们提出了城市适应性策略,大量研究如何在绿色空间或者城市空间里构筑新的增量容纳空间、具有韧性的水域空间,以实现更多的洪水调蓄,从而建设“海绵城市”,增强对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比如,鹿特丹博物馆公园地下停车场是荷兰最大的蓄水设施。停车场下面的雨水储存库可储水1万吨,大雨来临后半小时内就能将1000万升的雨水引入储存库。

  日本

  受制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日本地震和海啸等灾害频发,他们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在韧性城市规划建设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工作和探索。2013年,日本专门出台了《国土强韧性政策大纲》,提出推进整个国家的韧性提升计划,巩固防控地震和海啸的措施。至2018年,日本所有县全部完成了规划编制,并由上一级向下一级推进。

  2014年以来,东京又响应《国土强韧性政策大纲》精神,在其《创造未来——东京都长期战略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多项韧性城市建设具体举措,由其基础设施之韧性建设辐射到了经济之韧性建设、社会之韧性建设以及制度之韧性建设等多个维度。

  日本韧性城市的建设不仅仅是投资付出,它在提高城市安全水平与居民生活品质的同时,也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引擎,通过防灾减灾设施的强化带动经济的发展,每年可以促进一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


浙江日报 深读 00006    他山之石 2020-12-21 浙江日报2020-12-2100015 2 2020年12月21日 星期一